經過反復錘煉,騎兵對弩的運用更是出神入化,同時期騎兵在馬上沖鋒的時候,多不用弩,主要原因是弩箭裝填困難。但是。黑雕軍騎兵在沖鋒前,只要不是倉促迎敵,都要求每位軍士上好黃樺手弩,等到近敵時就給敵人以遠程打擊。這種戰術,充分發揮了弩箭的射程超過弓箭地優勢和可以延時發射的特點,使敵人弓箭沒有發出之時,就已受到重創。
當然,這種戰術的實施,對騎手綜合能力要求甚高,必須經過嚴格訓練才能有效使用。
黑雕軍這次主力盡出,石虎坐鎮中軍。郭炯、何五郎、姜暉和胡立等將領全部出動,何五郎率一千騎兵和黨項軍騎兵激戰,而郭炯等將則直沖黨項軍主力。
何五郎從軍以后,率軍和西蜀軍、回骨軍打了好幾個硬仗,屢次受傷,被侯云策稱贊為黑雕軍的“拼命五郎”。他率領一千騎兵和黨項騎兵沖殺幾個回合之后,在義州城外挫了銳氣的黨項軍在黑雕軍兇悍攻擊下。漸漸不支,朝西北方逃去。
黑雕軍是剛剛加入戰團的生力軍,士氣極旺,緊緊咬住黨項騎兵,不讓對手逃脫。
而另外一邊,黑雕軍軍士數千支弩箭射出后,沒有等到受到重創的黨項軍從打擊中清醒過來,黑雕軍如兩支巨大弩箭直插黨項軍。黨項軍本是騎兵部隊,站在地上的黨項軍的戰術相當笨拙,被黑雕軍騎兵沖亂陣形后,軍士間沒有配合,憑著天生勇力和大隊黑雕軍騎兵作戰。
郭炯指揮著黑雕軍騎兵,如圍獵的獅群一樣轉瞬間把黨項軍沖得七零八落。
房當白歌身前有數百忠勇的黨項軍士,拼死把沖上來的黑雕軍擋在外圍。傳令兵不斷吹著號角,命令部隊不斷朝中軍集中。慢慢地,數千黨項軍收縮在房當白歌身前,外圈是一排排的刀手,內圈是弓箭手,重新形成了有組織的抵抗。
每名黨項軍騎兵都有一面皮盾,平時掛在戰馬上,此時他們沒有來得及回到戰馬處,就被對方騎軍圍住。皮盾也沒有來得及取下,這對于黨項軍的防守能力大打折扣。
黑雕軍騎兵輪番沖擊這個大圓陣,每當沖開一個缺口,內圈黨項軍士就迅速補上來,不斷有黑雕軍戰馬被砍斷馬腿,騎兵摔了下來,被黨項軍亂刀分尸。
坐鎮中軍的黑雕軍主帥石虎。他看到黑雕軍騎兵占據戰場優勢后,強沖黨項軍密集刀陣卻損失不小,果斷對傳令兵道:“陌刀陣。”
傳令兵迅速吹響了三短三長的號角,另一位傳令兵揮動紅色旗幟,不停轉圈,這兩種方式都是以陌刀陣進攻地的信號。黑雕軍陌刀陣,標準的戰法是由騎兵部隊壓住陣腳,包圍敵軍,而以陌刀隊作為突擊部隊,徹底打破敵人陣形。
圍攻黨項軍的四千黑雕軍是由兩個兵種組成。郭炯指揮的兩千人馬是純粹的騎兵部隊,除了短武器外,還配置了一支長槍,長槍利于沖刺,可以充分發揮戰馬沖刺威力。郭炯把這兩千人分為四營,每個千人隊各有兩營。圍住黨項軍后,一部持刀嚴陣以待,防止黨項軍突圍,另一部則用弓箭和黨項軍對射,遏止黨項軍的反擊。
而姜暉、胡立、段無畏諸將率領的兩千人卻是騎馬步軍,除了騎兵常規武器外,還有一部步軍配置了陌刀,掛在戰馬右側。他們即有騎兵的機動性,也是標準的步軍。陌刀陣,就靠姜暉、胡立兩軍來發動。
姜暉在西蜀軍中號稱伏虎將,極為驍將,成為黑雕軍步軍都指揮使后,手下有一千名虎賁之士,更是如虎添翼。中軍命令發出后,姜暉大喊一聲:“下馬、取刀。”
九百多名手下聞令后全部跳下戰馬,其中一百人負責收攏戰馬,另外八百多人則列成密集隊形,舉起陌刀,一步步向黨項軍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