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皇帝,大臣貪腐,那其實也不是大問題,畢竟昏君貪官,也是能做事的。
更糟糕的東西,則是那個時代的制度,乃是最為臭名昭著的“九品中正制”。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這個評價說起來輕飄飄,甚至有些世家之人會對此津津樂道,以此為豪。
但是這樣的一種制度,這樣一種以出身來決定是否高貴的制度,卻是跟印度人的“種姓制度”又有什么區別?
一面是貴族們在酒池肉林里醉生夢死,而與他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百姓,卻置身于水深火熱之中——農民們每日辛勤勞作,遇到豐年,勉強還可以混個溫飽;一歲不登,臉上便有菜色;萬一碰上大旱疫情,米價暴漲,就不不已草根樹皮、甚至黏土為食。
在這種荒唐的時代之下,漢人若是能凝聚在一起,為了國家和種族而戰,那才是荒唐到了極點。
相比之下,會直截了當地殺掉漢人,將漢人當成食物的五胡,怕是要比那些將百姓的血肉完全榨干,骨頭當成薪柴來燒的晉朝皇帝和大臣,更要“可愛”一點。
若說楚天秀原本對這個即將成立的渤海國還警惕三分,生怕因為自己最近的動靜太大,使得高句麗和東突厥這兩個重量級國在被楚天系反復算計,全部遭到重創,已然無心干涉這邊的局勢,使得這個國家因此而撿了便宜,使其在夾縫里面生長出來,成長為后世契丹國,女真國一般的龐然大物,那么楚天秀怕是要因此而萬死莫辭了。
但在此時此刻,在楚天秀見到拜紫亭之后,他心里的那些負擔,卻全部放下了。
拜紫亭學習中原文化,那倒是沒什么關系,他若是不以中原為師,那么不可能讓靺鞨族發展壯大,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但可惜的是,拜紫亭這人看上去聰明,但卻并不是真正的聰明。
他學什么不好,非得學中原的禮儀,學習中原的帝王之道,學這些坑人的玩意。
楚天秀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學會這些中原的精髓文化之后,拜紫亭應當能夠將渤海國建立成功,而且順利的把握住這個國家的皇帝,但是與此同時,這個國家怕也會迅速地腐化掉,衰亡掉,最終成為一個好似流星一般的國家。
“周皇陛下,請恕本王招待不周。只不過陛下來的突然,而我有恰好在聆聽尚秀芳大家的歌舞,一時躲不開身,卻是希望陛下恕罪。”拜紫亭的臉上露出一抹誠懇之色,這般開口說道。
呵呵!
拜紫亭的這個說話,其實已經近乎于侮辱,如果在楚天秀身邊的不是伏難陀這個雖然六根不凈,但卻也可能算得上是一個真和尚的天竺狂僧,而是某位對他忠心耿耿的臣子的話,那么怕是要當場在這里翻臉,直接拔劍相向了。
甚至于楚天秀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拜紫亭之所以這樣做,其實就是擺出一個姿態,擺出一個并不需要楚天秀“支持”和“幫助”的姿態,甚至于楚天秀都可以想象得出,他在這個姿態之下,恐怕還要隱藏著幾分帝王心術,一些他在中原的時候,學來的某些讓楚天秀非常不屑一顧的東西。
不過楚天秀卻并不以此為意,畢竟他對于棋子和死人,素來很是寬容,直接開口說道:
“無妨,如今龍泉的大事,便是立國。其他的所有事情,都要為此而讓步,而我此來的身份,也并非是大周皇帝,而不過是渤海國的一個朋友而已!更何況,尚大家的歌舞天下無雙,讓我也鎮住了,極妙,極妙!”
拜紫亭原本楚天秀會直接翻臉,甚至連接下來想要說出來的話,都已經準備好了,但卻不想楚天秀竟然對此完全不在乎,以至于他呆愣了片刻,方才開口說道:
“尚大家的歌舞的確是天下無雙,卻不想周皇陛下也是尚大家的仰慕者,卻是極妙,卻是極妙。哈哈哈哈哈”
在他開口大笑的時候,楚天秀的臉上,也泛起了一抹澹澹的笑容,只不過兩人笑容里蘊含的味道,卻是各有深意,各有不同,卻是有趣到了極點。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