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暄的位置在王座之前,待他落座后眾人紛紛參拜,然后李暄根據制度叫眾人平身。
因今天要做的事太重要,所以李暄沒有多浪費時間,直接便讓一旁的宦官宣“詔”。
“大王詔命”
“朝鮮古國,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禮儀傳頌”
“干載歲月,國運昌盛,國富民強,繁榮興旺”
這份“詔”書,以非常直白的語句,把朝鮮夸成了當世第一,聽得現場官員都很懵逼。
但最終,還有讓他們更懵逼的事。
“于今日頒布訓民正音,以教化萬民,保萬世之基”
詔書還在念,因為除了訓名正音,一些禮制也要進行更改,這可讓官員們炸了鍋。
一方面,大家學漢文寫漢字用漢禮,隨意更改不但影響生活,更會動搖他們的統治基礎。
沒錯,就是統治基礎,在如今的朝鮮,士大夫是和王室共天下,這都得益于他們有圣人之訓站臺。
另一方面,更改制度和文字必定引來大明討伐,這完全是要絕大家的活路。
即便是以前支持改制的官員,到這真刀真槍執行的時候也慫了,于是跟著其他官員一起上前勸諫。
這一刻,不需要任何人組織,多數官員都達成了一致,明確表示反對此“亂命”。
好在現場將領沒說話,這給了李暄很大的底氣,也暗贊自家老爹對軍隊掌控之強。
“都退下,你們要造反嗎”李暄大聲呵斥。
既然勸不住親爹,他就只能加入這場豪賭中,所以如今他的態度也很堅決。
“全都退下”
李暄的呵斥沒有作用,不但官員們沒有退下,反倒有更多人加入了進來。
“邸下,此為亂命臣等實難奉詔”
這個人李暄很熟,乃是他提拔起來的親信,此前還參與過訓民正音的修訂,如今在司諫院任職。
這人站出來反對,理由其實非常簡單,皆因其家鄉是在平安道,直接與大明遼東接壤。
換句話說,只要大明官軍一到,他的家鄉很可能會被打成廢墟,其家族基業也將毀于一旦。
“邸下還請勸諫殿下,收回此詔命吧”
“邸下,此等亂命,乃是藐視朝廷,藐視皇帝陛下會遭天譴”
宣詔之前,李爍就知道會有人反對,所以他一直在偏殿靜聽,以備隨時出面穩控局面。
現場勸諫的話很多,唯獨最后這一句讓他心中刺痛,于是他決定正式出面了。
隨著鼓樂聲響起,現場官員們安靜了下來,然后眾人便看向了東側,李爍被宦官和侍衛簇擁著出現了。
這是近五年來,李爍第一次出現在朝會上,現場官員一個個都深感意外。
這個時候,很大一部分人都還覺得,今天的事跟李爍無關,完全是李暄一個人搞出來的。
所以現場官員們都期盼著,李爍出場來撥亂反正,澄清玉宇。
然而等李爍升座,問出第一句話后,現場官員們就都傻眼了。
“一口一個朝廷,一口一個陛下你們究竟是朝鮮的臣子,還是朝廷的臣子”
下一刻,一直沒開口的領議政陳泰民出班,在眾目睽睽下義正言辭道“殿下,我們都是陛下的臣子”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