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藏拙自污,朱景洪的功績都太耀眼了,看不慣他的人實在太多,這些人會想盡辦法把他扳倒。
而這次,便是最好的機會
所以該如何應對
寶釵緊皺了眉頭,然后她就發現能做的事情極少。
雖與文官命婦們來往甚多,可這些人肯定靠不住,根本無法影響到局勢。
勛貴中的命婦倒是靠得住,可這些人的身份太過敏感,出手相助更可能起反作用。
雖然能做的事不多,但寶釵很快就擬出了三個辦法。
首先就是要緊靠皇后,只要皇后還寵溺小兒子,再大的風浪都淹不了襄王府。
其次則是在風波起來后,去求那兩位好嫂子出手相助。
后一個辦法,寶釵知道基本不會有結果,畢竟風浪就是這兩家掀起來的,不淹死人他們又豈會愿意平息。
但她卻必須要去做,為的就是把這兩家架到火上烤。
平日都說兄弟間怎么怎么好,眼下關鍵時刻不幫忙,正好讓帝后二人看看是什么貨色。
想得多了,寶釵的焦慮也慢慢舒緩,因為她發現自己根本不用擔心,襄王府完全是立于不敗之地。
既然無有滅頂之災,那么如何借助這次風波,為襄王府謀取最大的利益,就成了她接下來要考慮的事。
從榻上起身,寶釵接過鶯兒手中信函,一邊細看一邊來回踱步。
最終,她走到了一盞燈前,取下燈罩將信件付之一炬,然后吩咐道“去叫小紅過來”
“是”
正當鶯兒要轉身離去,寶釵突然又叫住她,說道“算了不必了”
她本來想的是,把賈家的事捅出來,給太子黨沉重一擊,再讓睿王府與其相爭,但細細想來又覺得不到時候。
這樣的非常手段,務必要在最關鍵使用,達到一劍封喉的目標,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
此刻,寶釵微微一笑,心中自嘲道“我真是胃口太大了,扳倒東宮和睿王府,本就不是朝夕之事”
這道理反過來說也一樣,那兩家人想把襄王府扳倒,也是極其困難的事情。
“準備一下,明天一早,我帶楨兒進宮請安”
“是”
雖然大浪將起,襄王府仍舊如常運轉,晚些時候寶釵還組織留守的姐妹聽戲,大家高高興興的聊了一大晚上。
九月二十六一大早,襄王府聚集了大批儀仗和護衛,這是寶釵第一次帶皇孫入宮拜見。
從她生產到現在,她本人總共請安了五次,因孩子太小所有沒有隨行。
但這次為演好苦情戲,寶釵不得不帶上孩子,此刻她正抱著朱慕楨說話。
“兒啊不是娘不疼你,實在是你爹不爭氣啊才讓你足月就得進宮替他受累”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你生在了皇家,還是襄王的兒子”
想起這兩年發生的種種事,想到管束王府上下的繁雜事務,想到與各府的人情往來寶釵其實更是心累無比。
她雖是在跟懷中還在說話,實際上是在感慨自身
皇家兒媳不好做,這世人眼中尊崇無比的王妃,其中酸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襄王府的馬車,很容易進得了東安門,然后行駛到了東華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