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僅以目前明軍的水平,其實也已經足夠用了。
今日明軍之陣容,比起前幾日宏大了做,朝鮮人再傻也知道危險,只是他們發現得晚了些。
戰鼓之聲擂起,軍令一級一級往下傳達,士兵們用力劃動著船槳,如脫弦利箭向前飛馳而去。
與此同時,中軍兩側的火炮開始開炮,現場一時間硝煙彌漫。
“王爺,是朝鮮錦衣衛送來的”
比如第一輪齊射之后,對岸朝鮮軍隊不過死傷七八十人,但其軍陣竟有不穩之跡象。
今日明軍到底是佯動,還是如以往那般虛張聲勢,對岸負責守備的將領拿不準,但他仍下令岸邊守軍嚴加戒備。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悲傷的情況,朝鮮錦衣衛遭受了重創,當然這也怪他們自己貪婪,兩國交兵居然還不想盡辦法隱藏自己。
“進攻”朱景洪淡定道。
“不管成與不成,都能吸引朝鮮火力,給安州那邊減輕壓力”
反之亦然,明軍也無法渡河抵進偵查,雙方只能白天靠目視觀察情況。
拆開信封,里面講的是朝鮮最新的情況,重點介紹了日本軍隊登陸,大約是三萬步軍。
顯然明軍是要進攻,朝鮮方面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調集臨近軍隊來增援。
火炮與火銃刀槍不同在于,被他命中便是支離破碎,對士氣的影響尤在殺傷之上。
明軍這邊的火炮,最差射程也在三百米,簡單來說能把對岸覆蓋一百多米。
余海答道“被對岸巡邏軍士發現,好不容易逃出來,受了重傷正在醫治”
“準備放箭”
“準備開火”
看著明軍靠近的船只,朝鮮軍隊中的軍官們,開始命令手下準備迎敵。
但在下一刻,他們迎來了明軍的第二輪炮擊,于是朝鮮軍隊最重要的任務又成了穩定軍心。
這就是國力強大的好處,可以利用武器優勢進行打擊,盡最大可能給己方創造優勢。
反觀朝鮮一方,他們也有十幾門岸防炮,可是無論裝填速度還火力密度,比起明軍都如天壤之別。
以至于他們的兩輪齊射,竟未能取得尺寸之功,只打翻了一艘渡河小船。
而整個江邊,渡船共有五十多條,每條船上都有三十名士兵。
“殿下,咱們的人的人要登岸了,應當命令炮兵停止射擊”
朱景洪的指揮部內,一名參謀適時提醒。
朱景洪點了點頭,說道“傳令吧”
參謀的任務分得很清楚,會在適當的時候提醒朱景洪決策,有效降低主帥的工作量和疲勞值。
這些參謀是從各衛所選調的副千戶,個個都屬于精干之士,濫竽充數者在朱景洪身邊根本混不下去。
經過這段時間磨合,才達到了當下這種水平,這其中朱景洪的功勞不小。
待炮機停止后,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第一批登陸船便已靠岸,隨即他們迎來了劍雨和火銃。
雖然有精甲和大盾護身,但還是有十幾名士兵當場陣亡,而余下陸續登陸的士兵們,則是提著刀槍不顧一切往前沖。
只有往前沖,把前方的敵軍沖散,他們才有贏的機會。
登陸的明軍有一千五百余人,而朝鮮方面守軍不過四千余人,將其沖散其實不算簡單。
雖然是不顧一切往前沖,但明軍這邊仍保持了基本陣型,這是多年來的訓練養成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