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朱景洪心中其實無感,只因他知道這廝是什么貨色。
若自己日后失了勢,所謂的大恩未必不是大仇。
繼續往前走去,朱景洪徐徐說道:“那朝鮮的李暉,曾答應過我……說每年要進獻二十萬兩白銀,你去之后得幫我個忙,把這件事盯緊點兒!”
二十萬兩白銀,拋開朝鮮本地消耗,已貼近其歲入結余的極限。
換句話說,朝鮮除去必要的開支,能剩下的也就二十來萬兩銀子。
“十三爺可真狠啊……”孫紹祖心中感慨。
“王爺放心,臣定不會讓李暉欺瞞于您!”孫紹祖拍著胸脯保證。
“具體怎么做,你不必憂心……到時自會有人給你拿主意!”
而這個拿主意的人,便是襄王府外派的宦官,只是暫時朱景洪還沒確定人選。
二人又聊了一陣,便有宦官找了過來,稟告道:“王爺,長史官王培安求見!”
“誰?”朱景洪以為自己聽錯了。
“王府長史官王培安求見!”小宦官又講了一遍。
“他是何時回來?”說話之時,朱景洪看向了孫紹祖。
“王爺,臣是跟隨安西行都司作戰,王長史或在甘肅或在哈密,其行蹤臣實在不清楚……”
如今王培安已是都察院僉都御史,只是還兼著襄王府長史官。
雖然前者品級更高,但在前線“襄王府長史官”更有用,所以王培安能做成許多事。
從跟朱景洪去西北,王培安這是頭次回京,他這一去竟已快兩年。
“請他到存心殿等候!”
“是!”小宦官應了一聲,然后就快速離開了。
見朱景洪是要見王培安,孫紹祖便說道:“王爺,臣這就告退了!”
他不想見到王培安,準確的說沒人愿見到這位。
這兩年在西北,王培安主管軍糧軍餉和等差事,那真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在此過程中,被他拿下的文武官員,少說也有二三十號人,此舉贏得了西北軍民一致好評。
當然,王培安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卻是樂在其中。
“你先去吧!”朱景洪很理解孫紹祖。
“臣告退!”
待孫紹祖離開后,朱景洪便往存心殿去了。
幾分鐘后,他進到了存心殿正門,只見王培安已在殿內等候。
“先生回來,為何不提前說一聲?”朱景洪笑著問道。
王培安正在思索,聽到這話當即抬頭,然后拱手行禮:“拜見殿下!”
“此行回來一路暗訪,臣也算是成績斐然,打算明日向通政司提交奏本,參劾沿途所見不法之事!”
所以這位低調回來,竟是為了暗訪地方官府,查探其不法之事。
示意王培安落座,朱景洪笑著說道:“先生兢兢業業,實在是令我佩服!”
這話絕不是開玩笑,朱景洪確實很佩服這位,畢竟不是誰都能做到這一步。
更確切的說,王培安這種一心為公的人,在大明稱得上是獨一份兒。
“殿下,有件事情……臣不得不向您稟告!”王培安鄭重道。
“先生請說!”朱景洪斂去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