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南朝北,是臣子和失敗者的位置。
這兩樣身份,準噶爾眾人都不認同,所以他們對位次產生了質疑,并向在場官員表明了態度。
在場官員隸屬禮部,在排位置之前他們就料到會有此結果,所以提前請示了上司如何處置。
面對準噶爾人要求,在場禮部官員非常和煦的表示,會場大門敞開諸位來去自如。
最終,準噶爾人還是留下了,只是一個個臉上很不好看。
再說大明這一邊,參與談判的共有五人,除了朱景洪這位壓軸人物,還有兵部侍郎王修和禮部侍郎劉志賢。
余下兩位,則是前軍都督府左都督侯孝康,右軍都督府左都督柳芳,后者還兼著西北平叛行署副總督。
朱景洪是最后到的,先到的四人都到了軍營大門迎接,羽林左衛副千戶以上也都到場迎候。
朱景洪下了轎子,便見到一大群人向他行禮,而他則是神色謙和示意眾人免禮。
“侯都督,準噶爾人都到了?”
侯孝康雖已年近六十,但仍中氣十足答道:“殿下,他們半個時辰前就到了,給他們安排在南面落座,這些人還很不服氣,看來今日談判不會順暢!”
侯孝康說話之間,柳芳此時也湊了過來,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說起來也曾是朱景洪的部下。
“殿下,今日能否談判能否得利,可得看您再顯神威了!”柳芳恭維道。
朱景洪笑了笑,指著王修和劉志賢二人,說道:“你們也都知道,我舞刀弄槍還行,跟人耍嘴皮子可差得遠,一會兒談判還得仰仗王劉二位大人!”
朱景洪的這句話,其實有罵人的意味,畢竟王劉二人飽讀詩書,又怎能說人家是耍嘴皮子厲害。
被點到的兩人知道朱景洪性格,此時沒有跟他一般見識的心思,所以直接無視了他的這番話。
接著兵部侍郎王修說道:“殿下,圣上命你主持合議,等會兒還是得您……”
“命我主持,沒說讓我親自來談,你二位可別搞混了!”
“都說先禮后兵,我爹命你二位前來,應該就有這層意思,所以一會兒劉大人先說!”
朱景洪這番話似乎是歪理,但細細一想又有一些道理,所以王劉二人無法反駁。
可談判這種事干系太大,談不好可能會受罰,至少會讓皇帝覺得無能,所以王柳二人不想被朱景洪當槍使。
見他二人不說話,朱景洪便笑著說道:“圣上命我主持合議,若咱們不能通力協作,反倒在議事之前起了內訌,依我之見不如不談!”
顯然這是在逼迫王劉二人,而且這個辦法非常有效。
朱景洪可以破罐子破摔,而且他真能干得出這種事,畢竟皇帝對他太偏愛了。
沒錯,前兩日朱景洪大鬧都察院,雖然已經被訓斥并罰俸,但在官員們看來其仍被皇帝偏愛。
見局面有些僵,就聽柳芳說道:“我說二位,你們科甲正途出身,胸中自有韜略,如今正是施展之時!”
柳芳已是都督一級,做到了武官實職最高一檔,官品比王劉二人還高一級,當個和事佬當然綽綽有余。
有他給臺階,王劉二人也終于松了口,表示愿意聽從朱景洪的安排。
于是營門處的小插曲結束,他們一行才繼續往里走去。
羽林左衛屬北四衛,此前也在西北參與作戰,乃是由朱景洪親自統領,在去年處從西北輪換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