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洪很清楚,自己在這里威望有多高,很可能引起一些激烈場景,皇帝得知會對他的更加猜忌。
所以在見到衛所諸軍將時,朱景洪便讓他們立刻各歸其位,并嚴管下屬不許擅離職守。
好在朱景洪安排得當,他得以安然到了合議會場。
準噶爾使團一共有九人,但其中準噶爾人僅有五人,余下則是哈薩克人、羅剎人和一些北方部落之人。
大明這邊擺了五張椅子,最中間的位置當然是朱景洪,其左右分別是柳芳和侯孝康,再左右才是王修和劉志賢。
隨著朱景洪的到場,可以看見準噶爾幾人神色微變,顯然他們對朱景洪仍心有余悸。
眾人落座之后,朱景洪本想取下戴著的翼善冠,考慮到這一行為太敏感他又停住了。
“開始吧!”
朱景洪隨口道了一句,打亂了禮部準備好的儀程,可這里他最大自然他說了算。
議事開始,按照慣例是由東道先說話,便由禮部侍郎劉志賢講解大明的態度。
王道教化,天子恩澤,人心向背……
劉志賢說了一大堆,其實意思只有一個,勸準噶爾趕緊跪下當狗。
隨后準噶爾人發言,他們先說了這些年受的委屈,然后又點出開展對兩國的損害,最后說愿意把一切恢復到從前。
到這里,雙方初步沒尿到一個壺里。
隨后兵部侍郎王修開始講明厲利害,著重闡述了大明的優勢和準噶爾人的劣勢,并勸告他們趁早回頭是岸。
全程朱景洪一言未發,一邊靜聽一邊喝茶。
他不得不承認,王劉二人確實有水平,不但對西北局勢了解清晰,而且說話有理有據步步為營,讓人很難從邏輯上去反駁。
只可惜,很多時候事情不講邏輯,比如準噶爾人并未被說服,他們的底線就是回到最開始的情形。
所以,面對大明毫不相讓的架勢,準格爾使團的領班大臣,現任副相什利停怒道:“我們已愿退兵,哈密也愿割讓,爾等仍咄咄逼人,莫非真以為我們怕了你們?”
到這里,雙方雅量似乎耗盡了。
“爾等實為叛臣,如今圣上寬宏大量,只要你們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
王修話還沒說完,就聽什利停大怒道:“我準噶爾帶甲數十萬,如今軍心鼓舞士氣高漲,更有羅剎強軍為援,有橫掃天下之威……”
“我國主感于上蒼有好生之德,且念及你我兩國曾為兄弟,不愿開戰使得生靈涂炭,方才遣我等來京議和……”
“可爾等絲毫不懂禮數,視我準噶爾為無物,實在欺人太甚,就不怕引來我國大軍壓境?”
什利停還在繼續說著,而朱景洪則轉向一旁的侯孝康,小聲詢問道:“他這是在威脅我們?”
“殿下,他們太自大了!”侯孝康答道。
隨后朱景洪轉向另一側,問向柳芳道:“他們真這么強了?”
柳芳一直在西北指揮作戰,對前線形勢了解最深,他當然清楚是怎么回事。
柳芳答道:“據臣所知,未見其有強兵,否則我們就該被推出吐魯番!”
“我數十萬強兵,早已枕戈待旦,今日和談若是不成,我軍必當雷霆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