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不但身體疲乏,而且時常腹中劇痛,亦或有眩暈失魂之感,讓楊清音更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已經時日無多了。
見她咳得難受,朱咸銘連忙起身,滿是關切問道:“可要傳太醫?”
楊清音搖了搖頭,如果太醫有用的話,她這幾年身體就不會急轉直下了。
在她看來這都是命,當初手上沾了那么多血,如今就算是還債了……
“老十三以往幾次出征回京,都是閉門謝客不與人來往,可見他知道分寸明白本分!”
“嗯!”
朱咸銘應了一句,心中陰郁削減了不少。
轉眼來到第二天,對趙玉山和王培安的彈劾,有愈演愈烈的跡象。
但朱咸銘仍是不理會,以往他都是這樣操作,且他已做好彈壓官員的準備。
可這次情況確實不同,到了第三天便有人上奏辭官,說的是不愿與趙玉山同殿為臣。
為完成斗爭目標,辭去千辛萬苦得來的官職,可以說這人是下了血本了。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兩三天后竟有十幾人辭官,但都沒有得到皇帝的允準。
可即便如此,朱咸銘也不再淡定了,這樣的風氣如果蔓延擴大,將會產生很大的麻煩。
畢竟當下還在打仗,調撥糧草軍需這些事情,全都需要官員去轉運輸送。
寶釵命陳云泰查怎么回事,而朱咸銘則是讓廠衛一起查,想要確定這次風波的范圍。
如果涉及的人實在太多,他就得剛柔并濟來處置了。
朝局就是這樣,看起來文官似乎很弱,但若這些人真的一條心,那也具有極強的能量。
平常時候,朱咸銘不會怕這些人,可眼下畢竟是國戰關鍵時期,壞了大事他殺再多官員也難彌補。
尤其最近兩天傳回的軍情,說是八國聯軍有東進之舉,前線的曠世大戰將要開始,他是真的不想出一點兒意外。
“最近的軍情奏報,是六月十四送出,到現在已有二十來天,興許當下已經開戰了!”
乾清宮內,朱咸銘看著地圖在盤算。
他是專業人士,所以明白這種規模的大戰,在前期都有相互試探的過程,一步一步的擴大戰爭規模。
有人指責朱景洪沒大動作,朱咸銘自是嗤之以鼻。
“陛下,乾清門外……”程英出現在殿內,神色間有些為難。
“怎么了?”朱咸銘陰沉著臉。
猜到有不好的消息,所以他心情更差了。
“有十幾官員跪在外面,說是要向陛下進諫!”
此時一起來進諫,很明顯是有組織的行為,這就讓朱咸銘更不爽了。
作為皇帝,他最痛恨的事情,便是臣下勾連串通。
這些年,他或打或殺,或抄家或流放了不少人,卻還是擋不住有人往槍口上撞。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無解。
因為這屬于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既然有矛盾就肯定有斗爭,和睦相處只是一定時間的狀態。
強橫狠辣如朱元璋,也一輩子在跟臣子斗。
努力壓制怒氣,朱咸銘說道:“讓內閣,讓太子出面,把他們勸走!”
這也是他一貫的套路,謂之曰“先禮后兵”,最后不走的死硬之人,再出重手收拾便是了。
吩咐了這件事,朱咸銘便繼續看起奏報,這是他每天最主要的事情。
大明朝內外這么多事,即便只關注一些重大的事,也涉及到堪稱海量的消息,他的奏報就不可能看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