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廿一日晨,禮部尚書賈化奏長公主冊封事,帝曰可!”謄抄完最后一個字,翰林編修宋子瑜放下了筆,抬頭望向窗外已是夕陽西下。
今天沒下雪,天氣晴朗,所以能見夕陽。
夕陽雖美,然而宋子瑜卻無暇欣賞,他的心已如古井一般安定。
他是乾盛元年的榜眼,如今已是乾盛四年,同期進入翰林院的同學們,大多在一年前便散館授職。
這些人大多去了科道,少部分去了六部,只有少數人留在翰林院苦熬。
宋子瑜便是留院的人之一,他是聽從了老師賈雨村的建議,留院儲才養望意圖后進。
可是,這樣的日子太清苦了,尤其跟當老對手比起來,便更讓宋子瑜萬般失落。
他的老對手,當然是乾盛元年狀元馮淵,這位早在兩年前就已出仕,先是負責籌備皇家天工院,一年前已外放至金陵做巡按。
金陵本就富庶,如今又廣開海貿,那自然是繁華無比之地,在這里做巡按是難得的肥差。
馮淵學問確實一般,但其做官卻很有手腕,把分內之事打理得井井有條,宋子瑜還聽說這位又要升階了。
今天是臘月二十二,剛才他抄寫的是前兩天的起居注,明天他又要抄今天的記錄,這樣的工作他已做了四年。
此刻的宋子瑜,突然對官場失去了留戀,便想著辭官回家閑云野鶴去了。
可他才回到家,便有下人來報說,賈老爺請他過府敘話。
得知是老師相召,宋子瑜也沒太激動,這幾年他的苦熬沒白費,已經變得沉穩了許多。
大概半個時辰后,宋子瑜來到了賈府,他的老師就在書房里等他。
“先生召學生前來,有何賜教”
“我有意舉薦你出任江北巡按都御史,你意下如何”
江北巡按都御史,權力大然而品級不高,宋子瑜升任并無問題,只不過這種位置非常搶手,一般不會直接從翰林里錄用。
“那地方亂的很,我不是讓你去享福,你要考慮清楚!”
那地方現在確實很亂,但宋子瑜更關心的是,這位老師想讓自己去做什么。
宋子瑜面不改色,答道:“恩師如有吩咐,還請明示!”
“那邊鬧出了民變,牽涉到藩臬二司以及各府縣衙門,波及甚廣利害牽扯甚大,為保江北局勢穩定……你去了,既要查明情況又要注意分寸!”
至于如何注意分寸,其實就是只查何顧謹一系,其他人都不要亂動。
東南各省附屬,士大夫群體根基深厚,牽連的人多了難免會出大事,到時候反倒會得罪許多人,對賈雨村來說毫無必要。
宋子瑜聽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但他仍有顧慮:“恩師,只怕陛下……不會讓學生前去江北。”
“學生久在翰林院,對一應庶務并不熟悉,如此大事豈會委任于我!”
賈雨村搖了搖頭,提點道:“這你就過慮了,朝廷此前派了劉彥去江北,然則時過半月其毫無建樹,陛下其實已有換人打算!”
“再換人,若又在督察院選人,只要不是王李二人,其他人去了一樣于事無補!”
賈雨村說完,喝了口茶正打算繼續說,誰知宋子瑜卻道:“陛下未必不會派王李二人前去,且學生去了也未必有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