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我們家贏了,太子和睿王失勢。
之后的事就簡單了,我們終于過上了安生日子。
正統十八年,他成為了太子,而我成了太子妃,這一年我二十三歲。
之后他要東巡,我也跟著一道去了,在時隔八年后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
兒時記憶歷歷在目,而我已居于九天之上,成為了內外命婦第一人。
我在與他第一次相見的門外駐足,詢問為何當初的竹簾不見,所有人都戰戰兢兢,但我最終卻一笑了之。
轉眼又是兩年過去,連受打擊的皇帝身體變得很差,最終在正統二十年秋過世。
當天夜里,他先一步進了宮去,我則安排完府里的事后才進宮。
從東安門到乾清宮,這條路我走過無數次,但今晚我感受到了不同。
透過轎簾縫隙我可以看見,我經過的地方勛貴、士兵、侍衛、禁衛,全都跪拜向我行大禮,我眼前看不到一個站著的人。
也是在這一夜,我頭一次坐轎進了東華門,這是帝后才有的待遇,其余人無恩旨不得僭越。
按理說我還不是皇后,可
又過了幾個月,我被正式冊封為皇后,開始跟我婆婆一樣母儀天下。
和我初做王妃相似,皇后的事情更是多得多,處理的事務牽扯也越來越大。
內廷的開支用度,內外命婦賞罰升黜,全都得我用心把關,可最開始還是會出紕漏。
這時我明白,自己比起婆婆還多有不足,管理好內宮和內外命婦們,確實是很耗精力的事。
然而真正的麻煩還在后面!
我的麻煩來自于兒子們,到乾盛元年我已有三個兒子,小的時候他們還算相親相愛,可大了一些后情況就不同了。
這兄弟三人,為了些小事就要爭執,每天弄得雞飛狗跳,任我聰明睿智卻也管不過來。
他們是我兒子不假,卻也是這大明的嫡皇子,打他們主意的人太多了,我又怎么可能管得過來。
其實我很想生個女兒,如此也有個貼心的人,乾盛七年七月我又懷上。
然而乾盛八年五月,我卻再度誕下一個兒子,這讓我多少有些失望,可看著小家伙的笑容,我還是覺得非常愛他。
因其行序第九,他說九乃數之極,于是就給老九起名朱慕極。
我雖覺得這名很不妥,可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因為這確實是個很好的名字。
之后,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協調兒子關系上,楨兒、梴兒、棟兒三兄弟,最終還是走向了反目,各自有一股勢力在角逐。
我知道這是他放任的結果,他也存著和先帝一樣的想法,把爭斗約束在嫡子之內。
我跟他時有爭執,但還是什么都改變不了。
這時我才發現,多年苦斗最終的結果,似乎活成了我婆婆一樣的人生。
好在,我有始終深愛的丈夫,且他也一直對我情深義重。
好在,我的小兒子很聽話,雖然他確實頑劣了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