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中王妃的事在京城和金陵掀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對此議論紛紛,譏諷襄王是胡作非為。
為此我深感愧疚,覺得是自己害了他,但后來我知道這就是他想要的結果,為的就是給自己潑點兒臟水。
但不管怎么說,我最終嫁入了皇家,被他從金陵迎娶了回去,但到了最后一步又出現了問題。
我雖已是他的妻子,但皇帝陛下并未下旨冊封,所以我還不是正經王妃。
之后麻煩事就來了,我和他被送進了上林苑,皇帝讓我們夫妻在里面種地,期間一應飲食起居都得靠自己。
這樣的日子非常艱苦,很多人都說這是皇帝對我的考驗,想要讓我知難而退,但我卻明白這是對他的考驗。
堂堂一位親王,變成種地的農夫,每天扛著鋤頭去種地,這其中的落差比我可大多了。
但他沒有怨言,甚至臉上笑容都沒少過,這讓我安心了許多,我還是有些擔心他棄我而去,對待愛人我確實比較自私。
其實我也問過他,為何獨對我如此看重,冒天下之大不韙選我為王妃,可他的回答讓我更困惑了。
之后我們相互扶持,他去種地我在家做飯,就好像真的是普通農戶一樣,我們兩個人都過得很心安。
也正是這段日子的勞作,讓我明白百姓生存之不易,也造就了我日后成為賢后。
這樣的時間過了四個月,我們通過了皇帝的考驗,最后我被冊封為襄王妃,一躍成為大明最尊貴的女人之一,彼時我才十五歲。
成為王妃后我事情很多,府里的事務反倒是小頭,與宮里娘娘們和各勛府的交際,才是真的讓人操心勞形的事。
府里的錢不太夠用,為此我沒少到東宮和睿王府打秋風,我保證那時我真想過要還錢,后面不還完全是他的意思。
可到了后來,他在外征戰功勞越來越大,我在京城的日子就更難過了,與元春和陳芷暗中斗得不亦樂乎。
也不知從何時起,人命在我眼中已如草芥,因此我跟婆婆一樣也開始喜歡拜佛念經。
關于殺人開始我還主動指令,命府中奴才去除掉那些謀害王府的人,到后來我只需暗示自會有人把事辦妥。
而被除掉的人,從最開始的東宮睿王府門人,到后來連朝廷命官都敢殺,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太子老師高書言。
錦衣衛和東廠耳目眾多,可只要涉及到東宮、睿王府和我們家,就全部都變成了瞎子,但我行事依然格外謹慎。
到此時,我成了真正合格的王妃,而不只是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人。
再往后他的軍功越來越大,京城內外對他的攻訐越來越多,我的日子也變得越來越難熬。
許多時候,我都獨自在京城苦熬,并期盼著他早日回京,來撐起王府的一片天,我實在感覺要撐不住了。
正統十七年,皇后娘娘病倒了,這次已是藥石難救。
我每天進宮伺候,所以知道她有多虛弱,每天用藥吊著有多難熬,可她還是堅持要等著小兒子回京。
我猜測,或許這時候皇后已知道,日后會是小兒子繼承大統,所以必須要見到他交代一些事。
最終他及時趕回了京,皇后總算是見到了兒子,把該說的話全都交代了。
之后又過了兩個月,皇后娘娘薨逝了,她是一位賢德的皇后,她的崩逝讓許多人都很傷心。
而這其中,最傷心的莫過于陛下,但三個月后發生的慘劇,才是對他真正的重擊。
這一年的中秋節,我們三家提議好好慶賀一番,皇帝同意了我們的請求,決定在西苑舉行家宴。
皇帝陛下不會知道,我們三家都動了殺心,欲在宴會上除對方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