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見面之后,母親才了解到,這個姑娘很不一般,這便讓她好看了許多,以往的成見也消散了許多。
最終,她和我那表妹走到了終選,他們中必然一個是我王妃,另一個會是我的側妃。
我本以為,母親會干涉此番終選,告誡我要選薛家妹妹。
但直到最終,她沒有找我談過此事。
但彼時世人都認為,會是我那表妹成為王妃,她確實是個很賢淑的女子。
但在終選那日,我懷著忐忑的心,把如意遞到了賈萱手中。
我以為父皇母后會生氣,可當我看向她二人時,卻見他們根本沒看我,而是相視一笑飽含深情。
最終,賈萱成了我的王妃,也在多年后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后。
我之后的日子過得很平穩,每天依舊醉心于技術,然后時不時的去乾清宮,跟老頭兒表達我的奇思妙想。
也是在此過程中,我也參與到了朝廷軍機。
當然,所謂的參與,其實只是旁聽,并在私下里給來頭兒提建議。
我不傻,不會在幾位兄長面前賣弄,更不會明著參與任何事務,除非頭兒非要派我差事。
而這個機會,在乾盛二十五年到了,因為與印度區域的沖突,朝廷要安撫地方的百姓。
父皇的意思是讓皇家派一人去,而最合適的人選便是我們兄弟四人。
印度地區,條件艱苦,三位兄長都不愿去。
對他們來說,去了好處不多,但壞處卻大的很。
一旦離開朝廷中樞,等于是自削一臂,而我卻沒有這些顧慮。
當我主動請纓,為父皇分憂解難時,我的王妃也愿跟我同甘共苦,一道遠赴萬里之外。
對此,父皇深為高興,更是在家宴上當眾夸贊賈萱,這似乎讓我那幾位嫂子不高興了。
但是,我的母親卻不太高興,她確實是非常非常的愛我。
我這印度一行,一去就是三年。
在此過程中,我極大開拓了視野,也學會了和各國各族的人打交道。
最重要的是,我可以直接參與軍政大事,南洋行都司和南洋諸艦隊,基本都直接或間接受過我的指揮。
乾盛二十八年,我從印度返回應天,參加了大哥的葬禮。
我的大哥,我父親的嫡長子,在這一年病逝了。
母親痛徹心扉,而我也同樣難過,大哥確實很疼愛我。
與此同時,四哥和六哥的爭斗,也變得越發激烈起來。
至于我,則是潛行閉門讀書,只在老頭兒需要時議論軍政之事。
或許是因為我走過看過經歷過,我的見識卻是超過了兩位兄長,所以父皇對我也越發倚重。
很快兩年過去,時間來到乾盛三十年,這一年我的兩位兄長發生沖突,竟在父皇御極三十年大慶前,各自因爆出丑事而被父皇下旨申飭。
轉眼三年過去,楊娘娘病倒而后去世了。
楊娘娘原本是貴妃,可因為后宮的一些事端,她被降到了妃位,一直到她死都是如此。
雖然楊娘娘并不受寵,可她的去世還是讓父親郁郁寡歡,即使他已被世人尊為神明。
我猜測,他老人家是感于生死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