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覺得軒轅黌之教授說得這些以前上課的時候老師也都說過,自己感覺也沒必要聽。然而軒轅黌之教授說道:“儒家講究進,而取。而道家說的退,而放。對于儒家于于人而更加注重人的感受,而道家則更傾向于人精神得追求。且儒道個有所長,為之而取其利于己之,而得用之。”
軒轅黌之教授不禁結合儒道的曰:“君子不器,君子不爭,君子不棄。”
傅里聽到軒轅黌之那更加嘹亮的聲音道:“君子不棄之。”
傅里也更加細微的品讀“君子不棄之”,反而閱讀越覺得人生敞亮許多,更覺得有些想不通的道理,一些事情反而想得更加的通透了,也清楚了。
果然,聽教授講這些哲理的話,是要耗費一些時間思考他的所言所語,關于中國文化得魅力,含蓄而謙美,受益而感悟。
軒轅黌之道:“也許你們現在聽不懂我講的話,但終有一天你們會有所感悟……”
數不清歲月漫天,道未盡人生苦短。唯此時人生這般好!我且明月共山河,賞觀。
傅里也是聽得懂!但又未懂的樣子,果然,喜歡中國文化的是因為中國文化深厚的底蘊,它的優美,是浪漫的,是朦朧感的小歡喜,是初相見的四目相對,不是歡喜,就是小王八瞪綠豆,不是綠豆就是小王八!
浪漫是刻在中國人的骨子里的,從易經自然風景,到詩經楚辭的故事的傳說與現實,刻畫著文字的力量。
說起這些,估計軒轅黌之教授說個三天三夜也不會說完。
然而有一天當你發現中國文化的美,相信你已經遇到了風華的人,在你心里,在你眼前,在你夢里,在你翻過的竹簡上,是讀過一個個歲月的沉淀的知識。
于你,它是一個境界,一個你破鏡相逢的遇見。而這境界就像凜冽的困難,而你剎那沖過桎梏求索之上,如莊周夢蝶般遇見燦爛而靚麗的風景線,那是你期許已久的“境”。
于你在浩瀚煙海的中國文化里,洗盡鉛華時而遇之。
我且將驚喜與美好如這不期而遇的美麗邂逅,與其說:“世界因你而美麗,于蕓蕓眾生之中我們認識了一個大同世界,沒有戰爭,沒有災難,沒有饑荒瘟疫,有的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祈禱與祝福——一歲安好一歲。”
傅里不禁感慨道:“大道承其天,吾將上下而求索!求索何也?這盛世繁華,人間煙火,何必求索!無為。”
“可好?”
軒轅黌之教授的課聽了一遍真是能被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靈魂洗禮過一遍!
這世間有很多很多的美好,有的是遺憾,它不代表不美好,也不代表那就是我們的告別,或許它是一個起點,讓你從新開始感受這個世界的魅力。
對于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它的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星漢燦爛,也讓我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