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綰對自己的地位非常自信。
“我聽說,太子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
“恩。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太子是個知道節制的人,不貪功。”
隗狀卻瞇起雙眼,“年少有為,精明能干,見好就收。同齡人哪里有這樣的智慧,都是撞了南墻還不肯回頭。”
“你是說太子身后有高人指點”
“不然呢。算無遺策啊。”
“不過是畏懼宮中的那位罷了。”
“我看這回不是,最近我聽說了一個流言。”
王綰看著隗狀的神情態度,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什么樣的流言”
“太子斬首十萬楚兵,立下奇功,大王應該重賞太子。你貴為右相,我為左相。這等關系到軍功賞罰的大事,難道大王會不問我們二人的意見嗎”
王綰雙手插在寬大的袖管里,聽到這個,頓時手都不知道要往哪里放。
“封賞太子,賞是該賞,可是能賞賜太子什么呢。”
隗狀笑笑,“有人傳出話來,建議大王給太子封君侯位。”
“這”王綰臉色僵硬。
隨即他想到了什么,將目光放在走下高臺的馮去疾身上。
“你的意思是,他在攛掇這些事。”
“讓一個人放棄消滅兩個國家這樣的巨大利益,愿意回到朝中,一定是提出了更為優厚的條件。”
在這個位置上的人,都已經不相信什么清名了。
不是說天下沒有真正品性高潔的人,只是品性高潔的人,在權力斗獸場中,根本活不下去,更不要說能坐到這個位置。
扶蘇雖然對外聲稱是能力不足,唯恐耽誤秦國平定天下的大事,因此在朝中有了諸多的美譽。
上至朝臣,下至庶民百姓,沒有一個不在夸獎扶蘇。
可是王綰、隗狀這些人都不會相信這些美好的故事。
如果有人總是能夠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那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替他挨刀子,扛風霜刀劍。
王綰皺著眉頭。
“照你這么說,這件事,我們還脫不開身了。”
“此事必定會在朝中掀起波瀾,你覺得大王會讓這件事發酵嗎”
王綰瞇著眼,隗狀既然知道這么多事,又趁著這個機會和自己說這些,可見是已經有了主意。
“那你覺得,我們該如何是好呢”
王綰不想摻和權斗。事實上,他能穩坐丞相之位,就是因為他能做到抵御權力的誘惑,絕對不會去想用自己的權力做違背嬴政意愿的事情。
但只要是扶蘇的事情,對任何一個朝臣來說,只要沾邊,就會被卷進去。
“一不做,二不休。來個借坡下驢。既然太子不要軍功,回來就是奔著君位的。可見太子也是深思熟慮。齊國和楚國被平定,只是時間的問題,眼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太子若是伐楚,到時候功勞極高,日后的事情更加不好說。”
“既然太子被人勸回來了,那就順水推舟,既為大王,也算是幫太子一個人情,早早封君,讓太子守在咸陽,總比讓其帶著兵馬四處征伐來的更讓大王安心。”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