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這樣的老師,才會得到世人的尊重。也只有這樣的老師,才真正得到弟子們的尊敬,讓弟子們愿意聽從老師的教導。”
“當老師把弟子捧起來時,他已經被他的弟子們高高舉起。”
“真正的老師未必非常有名,也未必出自非常大的門第。但是真正把弟子托起來的老師才是真正的老師。我沒有見到咸陽宮里有哪個人能做到這一點。”
“而且誰說了,一個人學習一定要有老師教導。他學習道理,難道不可以從朋友身邊學習嗎。”
“儒家整天制造一大堆條條框框,繁文縟節約束自我。現在五百年過去,天下都又要一統了,現在到處卻是子張之儒。難道還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嗎?”
“儒學也一直被官府排斥在門外,始終無法發揮它理想的應有的教化庶民,使得國家之間民眾和睦,君臣有道的作用。”
“我想這恐怕是因為孔子本來對周易的理解就有欠缺,他雖然立志救許多人,可是他對周易的理解還沒有達到習得神髓的地步。,”
“既然是一開始就沒抓到核心精神,那么孔子所傳授的儒道自然也本來就是有不足。”
“老師不該把自己在學生面前的地位抬得很高,只有先把自己的姿態放低,學生才有機會爆發出他的全部潛能。”
“而老師要獲得弟子的尊重,本來就是靠自己的德行,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冰冷說教,連老師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去要求學生做到,這合理嗎?”
“我想作為儒家的弟子,孔子的傳人,該做的事情不是去助長他本來的錯誤,強化老師在師徒關系之中的掌權地位,而是去把真正的師道精神發揚出來,把弟子托起來。如此循環往復,道才能永遠地傳承下來。”
“不要讓孔子的錯誤遺留千年,這樣只會禍害更多的人。造成的后果,最終也只會是反噬儒家,使得儒家為眾人所摒棄。”
眾儒生都已經是一個個伸長脖子望著扶蘇。
“太子從生下來就是個傳奇,注定于世不凡。”周術誠心作揖,“臣受教。”
有些人,上天降其于世,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困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為的就是要讓他非凡的大業。
而有些人,他沒有受過什么苦難,但是卻有著超高的天賦,這樣的人生下來,就是利益眾生。
扶蘇在這些儒者心目中,自然屬于后者。
儒臣們自然一個個都作揖,“臣等研究學習祖師爺孔子乃至自己師父的道理多年,不如一朝聽聞太子所解。”
“太子,您的思想,已經超越當世很多人了。”
“豈止是當世啊,這太高明了。以前大家議論道理,是不能用別的門派的道理來解釋的。但是太子說的,是任何學說都不能辯駁質疑的。”
“只是,這師道的精神,誰又能真正秉持呢?”
扶蘇倒是難得的嚴肅。“能,肯定能。有幾個,就算幾個。”
扶蘇腦子里裝著古人兩千年的血淚教訓經驗,精神文化。光憑這些,再加上權力,一定能夠改變當下這個世界。
這場短暫的上林苑之爭,其言語并不是驚世駭俗,但是道理卻深深地打動了在場每個人的心。
對于師道精神的理解,從此不再有爭議了。
乃至于史書上,自然也是將這一段濃墨重彩記錄起來,以給后人啟說。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