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漢時期,就曾經有過以張蒼為代表的古經文學派和今經文學派的著名爭端。
對于經典,歷史上張蒼等人自然是堅持保留原意。
但是今文學派最終在后續占據主流。
這場歷史上有名的經典解釋爭端,它不為大眾所熟知,但是卻對每個人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從西漢開始,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借著修撰經文的名義,對經文加新的注解。
這也就是訓詁學上那句‘自漢朝以后無真書’的由來。
尤其漢代造紙術發明以后,編寫傳抄之風大盛,偽書遂流行開來。據證,經,史,子,集,道,佛等古書均有許多偽造或偏誤之處,總計辨正書籍達上千部。
歷史上的漢代,那是一個民族自信心空前膨脹,民族意識空前凝聚的時代。
但是誰人當時又注意到了,一些思想的毒瘤開始落地、發芽、生根、結果,甚至以野火燎原的方式迅速地遍播天下。
漢代在經書文字上的解釋權并不在官府手中,多在世家乃至讀書人個體手中,由于當時的統治者沒有能力加以監管約束。
陳陳相因,給后世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為何自漢代偽造開始多起來?正是造紙術的發明。
漢朝假托古人蔚然成風。當時的人,“多尊古而賤今”。
尊古之風在東西兩漢成為大眾流行文化,一般知識分子仍非常向往先秦諸子百家的著述,所以編書者假借古人之名遂成習慣。
再者紙張革命使文字一下子從竹簡錦帛中解放出來,書寫材料變得廉價易得,方便攜帶。即便印刷術還沒出來,但以抄書為業的行當已經發展起來。
以上兩點,就為商人們提供了操作空間,利潤來源。
民眾大多都處在謀生的繁忙與無盡的痛苦之中,一者沒時間讀書,二者經典又多是佶屈聱牙,很多經文的道理根本難以理解,而且即便讀懂了也難以做到。
再加上,秦末楚國項羽一把火燒掉了大半,秦始皇又坑殺了很多儒士,毀掉了很多經書,
來來回回,真的經書已經沒有幾本。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給后世稍微懂得一些學問的人創造假書的契機。
誰人若是能寫出像樣的經文,安撫民眾一時的痛苦,讓他們聽的高興,屆時再附上老祖宗的名號,自稱是某個祖師留下來的傳人,一些單純懵懂的民眾這就掉進了甜蜜的陷阱里。
看書的人萬人追捧,造書的人勢必筆耕不輟,財源滾滾。
假書也就越來越多!
而漢代假書這個問題,對后人的精神毒害威力是相當大的。
最典型的一個騙局,就要數德道經里那句后世人人廣而傳誦的道理。
說什么大器晚成,騙了無數老實人一輩子。
有的人努力了一輩子,等到真的老了,手上還是一個破房子,一個破碗,家里破破爛爛,根本沒有什么所謂的成就。
有的人老了,倒是家里有錢了。可是年輕時不愛惜身體,中年時過度透支,等到家業成了,人的身體已經不行了,也享受不了福。
甚至突如其來的家庭條件改善讓他十分地不適應,覺得多年卑賤的自己配不上這么好的生活,沒過幾天咯噔走人。
可就是這句話,勉勵了無數人,讓無數人打了雞血去拼搏去奮斗,去追求某個東西。
但是人家老子根本就沒說這話。
《德道經》原文本說,大器免成!
這句話的本意也就是民間有智慧的人自己經常說的那句,“小富在勤,大富在天。”
真正的道理意思都是一樣的!
如果想要得到大的成就,大的富貴,你得看天意,也就是運氣。有那個運氣,你就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