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讓他專心做這件事。
嬴政也不多說,直接面向文武群臣。
“這不是寡人的意思,是文武諸臣的心愿。我們都一致認為,只有你最適合去做這件事。”
李斯也出言,“太子素來就通曉經文典籍,解釋經典更是接近上古圣人之訓。每每出言,都讓人有豁然開朗之感。”
“而太子學冠群儒,深得經典奧妙。事情還未發生,就已經預測到結果。臣以為,太子恐怕比李斯更為明白,如果任由諸子百家學說再這樣各行其道,橫行于世,會給國家帶來多大的禍亂。”
“請太子接受大王的命令吧。”
李斯早就看穿了嬴政的心思,這一招也實在是借坡下驢。既然太子深得士人之心,那就讓太子去引領那些士人吧。
至于等到太子登基。他身后天然就有著一批支持者,根本不用擔心缺乏才士的問題。這樣太子也就不用自己煞費苦心到外地去尋找名士。
大王安心,太子的王儲之位也能穩固。
兩全其美之法!
眾臣也站出來齊齊道。
“太子,此事非得請您出來主持大局。”
眾人固然襄舉,扶蘇自然不肯接受。
這是規矩,哪能人家一請,你就立刻答應。
嬴政望著眾人托舉扶蘇,扶蘇還不肯答應。
這時候他就下了一道最直接的命令。
“寡人任命你為太學祭酒。太學曾經就是你提議修建的,諸子百家的名流也都已經入了太學。從現在起,你來掌管太學,專門治理諸子百家學說。”
“寡人要的是撥亂反正!正本清源,讓雜亂的學術都統一起來。什么百家爭鳴,爭來爭去的結果無非是制造更多的糾紛和爭奪。”
“從今天起,你來處理這百家。”
祖龍一聲令下。
頓時周圍的人氣場都要減半。
“唯。”
扶蘇咬著牙,接下了此事。
扶蘇早已經不習慣被人命令而去做事。
這一天,上林苑里聚集了上萬人。其中大臣名流加起來約有上百人。
眾人襄舉一處,于此推舉扶蘇為太學祭酒。
場面非常浩大。
在這上林苑秋狩之際,嬴政聽取李斯的意見,又為大秦帝國的創立加上了統一思想學術這一塊非常重要的基石。
因為這次的事情非常重大,在大秦帝國即將誕生的前夕,秦國的國土面積空前擴大,甚至于大過了當初周朝剛剛建立。
而百家的學說和思想,只是因為秦國的鐵蹄踏平了五國,使得曾經沸騰一時的各家名流都一度銷聲匿跡。
但是他們的學說始終沒有消失,他們的影響力也沒有減弱。
史官們洞察歷史,他們預見到了嬴政這個決定將會歷史造成多么重大的影響。
而由扶蘇來主持這件大事。
他的身份是那么的特殊,一國的太子,未來的秦王,憑借著出色的天賦,獨特的見解,以不足二十的年紀,統領天下文士,監管當世經學世家,把控對天下經典文書的最終解釋權。
這也昭示著扶蘇這位王者繼位之后的大政與前人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