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將經典解釋權收到王室,這本來也是個漫長的事情,不在于這一時。
若是急于求成,恐怕會落得下乘。
這是未來秦國的大政方針,要用幾十年的時間才能見到效果。
那個時候,就是河清海晏。
而皇帝制度,這也是關系到中國歷史進程的大事。
從兩千年歷史發展結果來看,還是幫著嬴政先建立皇帝制度更好!
扶蘇:“君父,如果我們羅列這些人,派遣他們前去郡縣,設置新的官銜,讓他們和秦吏一同治理地方呢。”
“與此同時,設置官吏的等級,升遷,調派。讓文士看到為地方官吏也可以有晉升的機會。”
嬴政眼前一亮。
“可。”
李斯卻面露難色,“只怕諸臣都不愿意。”
扶蘇相問,“為什么?”
李斯:“自從大王攻下楚國,朝中議論之聲四起。人人都在討論分封。所以朝臣對太子的辦法,并不會同意。”
扶蘇望著地面,“原來是這樣。”
這么說每個人都想做諸侯、上卿、士大夫。
嬴政聽完,面色前所未有的嚴肅。
他想要建立的國家制度,從在攻打趙國時期,就已經在醞釀了。
“那就等齊國的戰事結束吧。”
中國人處理問題的三大法寶,推、拖、拉。
既然大家都嚷嚷著反對,那就往后推。當然這次往后推的事情是對那些大儒們的后續安排。
扶蘇作為太學祭酒,經典學說的解釋權,還是得讓他負責收到中央官所。
就這么著,恒陽宮里的人開始頻繁地往太學走動。
諸位公子們也都從原先的大班教學改成了五六位名士一起對著一位公子講述經典。
有著扶蘇之前的鼓勵,再加上這個機會是如此的來之不易。
太學里每個人都很努力。
天剛剛亮,公子們就開始涌入學室讀書,背誦經典文書。
公子將閭專門選擇了尚書去背誦。因為這本書是出了名的佶屈聱牙,拗口難懂。將閭覺得,他身為二公子,排行僅次于扶蘇。
比不過大哥可以,但是總要拿出實力來讓其他的弟弟們心服口服。
所以他選擇了最難的。
高則每天都抱著易經看。自從聽扶蘇解了一段師道,又聽見了國尉繚講述易經,高對易經非常感興趣。
他覺得,他也是可以成為掌握的易經的傳人。
雖然其他弟弟們聽到他的想法后都對他搖頭,但是他堅信,只要他本著愿意為庶民做事的心,老天就會幫助他。
所以他日夜背誦易經爻辭。
終于有一天,他夢見了周公。周公持著經書,身邊好像還有孔子和老子。
三人一起在一個很陌生的地方,周圍則是高山流水,花草鋪滿平地。
“小友因為何事找我啊?”周公問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