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把我嚇得,以為太子真的溫良恭儉讓,對大王過于孝順了。
不過這樣也可以趁機提拔君子,排斥打擊小人。
小人都是時局養出來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君子,但是在惡劣的環境下,他們看到一個壞人樹立的榜樣,就會跟著去做。
只有讓君子壯大,君子治世,這樣國家才會有盛世。
事實上,儒家倡導的倫理道德觀,那對治世是非常有意義的。
其實很多有道德的富商、大臣,他們的存在是對社會有正向意義的。
他們不會欺辱弱者,反而靠自己強大的實力制造更多的財富,更多的崗位。他家里的財越多,就幫助的窮人越多。這種人他們非常會治家,讓自己做好,隨后感化別人。
但是這樣的人,一般來說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扶蘇要做的,肯定不是喊口號說,讓這些人多一點吧。說是沒有用的。
自己養一波,在民間培養一波,等到自己和他們一起居于上位。
從上九到六九,全部都使用賢能,天地次序定位,以真正的天性來治理國家。那真正的天性是什么,就是永遠往下看。
不信你就抬頭看天啊,天無處不在,你走到哪里抬頭看都是天。而天永遠是向下看,向下照顧民眾的。
這就是扶蘇主打的治國思路,也是現在正在著手操辦的事情。
“說起來,也算是喜事。三家分晉至今,天下便有七雄,七雄互相征伐,兼并弱國。”
“因為諸侯王挑起的戰爭,衍生出了諸子學派。到現在已經快要八十多年了。”
“如今天下太平,曾經諸侯王都奈何不了的百家學派,如今都歸于同一個國家。這不正是老天交付機會,讓我秦國來整理這些百家學說嗎。而吾幸甚!遇此天時,日后必定建立大功。”
邵平望著扶蘇,本來覺得扶蘇不像是能寫出度關山那種詩句的人,現在看來,扶蘇就是這樣的人。
“太子說的沒有錯,真正要想解決諸子百家的問題,非得以強有力的朝廷來處理這些事。讓君王集中權力,從上到下樹立榜樣。這次結合諸多門派,為的也是同樣的目的。”
“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所以說,諸子百家的學說,個個都很有用。但是現在,怎么把他們合起來。合到誰手下。這恐怕不能急啊。”
“臣請太子切莫冒進。以臣之見,先利用諸子百家之間的矛盾,消滅那些無益的門派才是要緊。”
“比如齊墨是吧?”扶蘇問起,“他們的理想太過純潔,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確實要修建掉。”
“就好像大樹,長久地不修剪,由著枝干自己生長,到最后葉子太過茂盛,會把樹干壓垮的。”
邵平望著扶蘇,感覺不可思議。
太子到底是怎么做到,那么冷靜睿智的……
“只是,臣一直以來,有一個擔憂。”
“說吧。”扶蘇今天心情好,想聽聽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