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蒼頭上已然急得冒汗,結果扶蘇很識趣地自己先離開了。
“我就過來看看。你們辦的不錯啊。”
蒙毅追了過來,“太子,今天來的人,龍蛇混雜啊。”
“伱回去迎接,我看看馬上就回去。”
眼看著孔鮒等人已經過來了,蒙毅只能急匆匆返回。
扶蘇穿著士兵的衣服,假裝檢查安全狀況。
來回看著這大殿里的布置。
張蒼給每個學派都設置了席位,十分公平公正。
并且為了防止百家爭吵,他們按照八卦圖的形式擺設成圓形,分別向后延設座次。
中央則留下席位,供人上前辯論。
光是迎接眾人,就要一炷香的功夫,就這還是精心篩選后的人。門派大者,出五人;門派小者,最低也得出兩人。當然不管來多少人,必須來門派代表或者首領。比如墨家這種,肯定要有巨子到場。
最終一共來了兩百九十七人。
大部分人入殿時都是十分謙遜地低著頭,因為都知道今天的辯論和陳述決定著他們門派的存留和未來發展去向,這肩膀上的責任自然很重。
至于陳余、張耳,他們只能在后面的館舍里焦躁地等待結果。
只有等到今天這個會議結束之后,才有他們說話的份。據某位太子提前放出的消息,他們這些士人會經過門派代表和秦國官方聯手篩選考核,最終由雙方共同確定他們是否屬于本門派。
今天以后,各門派要制造弟子名單上交官府了。
凡是經歷了今天辯論、陳述被官方留下來的學派,以后是可以自己自主發展的,但是留下來的門派,全部都要接受政府的管轄。
門派弟子要建立籍冊,上報官府。
因為扶蘇期望百家留存下來,但是如果單純地搞合并,就會讓百家失去生機,這樣的話還不如召來一堆經書收藏起來,反正得到的門派已經是一個死的了。
為了留住活的百家,給秦國的文化和制度時不時補充營養,所以扶蘇按照目前的構想,先讓諸子百家成為秦國合法文藝社團組織。
那么陳余、張耳,他們自稱是儒家之徒。但是誰能證明他們是儒家的徒弟,日后只能靠查閱門派典籍來。
這樣一來,就是秦國賜給了士人名正言順的身份。
陳余、張耳都很清楚,像儒家這么大的門派,也不可能被滅掉,他們兩又是素有名聲,所以也一直是眾人眼中板上釘釘最后可以被留下來的人。
而其他士人,他們就比較悲觀。
據某位太子放出來的消息,沒有被送到籍冊上的,以后不允許被世人尊稱為士了。
其實這次集會的本質就是,扶蘇給天下所有士人一個最后通關的機會,讓他們把握機會趕緊自己投入秦國的懷抱。
所以就先要設置稷下學宮諸子百家大辯合一個高臺,然后給諸子百家丟不少繩子下去,讓他們通過辯論和陳述自己的門派主張,由官府決定未來存去。
而只要百家弟子,只要有人想上高臺,門派本身就必須搶著爬這些繩子。因為一旦錯過這個機會,以后就不再具有士的資格。
士人們在陸續到達稷下學宮后得到了很多消息。
考量消息的來源、世間、地點,消息的真偽自然也就不用懷疑。
秦國將把對士人資格的認定收到自己手中來,不承認民間讀書人。
聽起來很很專制,但是這很秦國!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諸子百家太多了,弟子太多了,百家的思想也已經發展到過分駁雜的地步了。
為了解決一個已經十分極端的狀況,不得不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樣才能達到平衡。
至少目前來看,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辦法了。
士人們縱使再不滿,可是有扶蘇這么個人的存在,他又是未來秦國的主人,可以說扶蘇的身份地位和名望給予了這些在野士人最后的保障。
等到這些士人看到稷下學宮門前石碑,更是不敢質疑今日諸子百家集會目的。
所有人都很期待這次集會辯論后的結果。
至于過程,無論是秦國官府還是諸子百家,雙方都已經不在乎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