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愛聽那些嘰嘰歪歪的長篇大論,只要有用的,有實際效果的,能為他們帶來實際好處的。
這些特質,其實是墨家傳入秦國后帶給他們的。
而儒家,因為它不實用、流于空談的弊端和特性,所以造就了它獨一無二的價值——教育。
儒家就是用來熏陶人的思想、規范人的言行舉止的。
曾經有人說,儒家的思想,本來就是給社會上中上層的人使用的。
只有他們能夠用得著這些東西。
對于庶民,說什么禮儀呢。飯都吃不飽,衣服沒得穿。
當扶蘇提出用儒家來彌補秦墨家學說后,邵平心中頓時萌發了巨大的落差感。
他覺得自己和扶蘇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大王,會同意嗎?”
扶蘇感覺,自從韓非走后,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能夠理解他的人了。
若非要說有的話,繚算一個,還有就是嬴政了。
嬴政很睿智一個人,但是嬴政不相信那么多的廣大民眾是可以被人救贖的,他堅信底層的庶民非常愚蠢。
只有對他們嚴苛約束,嚴刑峻法才能讓他們聽話。
很顯然,嬴政已經在阻止民眾變壞、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這件事上走向了一個極端。
扶蘇自然是堅信,肯定有人是可以被教化的,不必通過嚴刑峻法約束他們。
“我回去會向君父說明這件大事的價值。一旦操作成功,秦國的歷史將被改寫。”
邵平沒想到,扶蘇竟然認為嬴政不是阻力。
邵平慢慢蘇醒記憶,人家本來就是父子。
但是想了想秦國多年來的情況,邵平很無力地說,“恐怕希望渺茫。”
“我會拿利益打動他,并且說服秦國的高層。以墨家之術治理國家,用儒術倫理填充墨家兼愛理論中的空白。”
“那秦法家呢?”邵平在思考這件事的可行性。
如果太子能夠用利益說動大王,可是阻力還有秦法家呢。
法家背后代表的是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層的利益。
“這兩者并不矛盾啊。我們誰能說商君是秦墨家的實踐者又或者是秦法家的開創者呢。而且秦以墨門之學治理天下,這不是在為秦法推廣到天下消除現實阻礙因素嗎。”
邵平卻已經滿頭大汗。本以為扶蘇只是一個構想而已,沒想到現在都已經到了商量如何使用墨家的地步了。
扶蘇也是深受墨家精神影響,決定了就直接干。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