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夫,他是一個名門將臣之后,這些天韓非之說背的滾瓜爛熟,可是一看到將屋子坐滿四分之一的儒家門生,灌夫頓時感到腦后一陣空白。
“怎么辦,我感覺我大腦里的有什么東西正在流出去。”灌夫十分緊張地問馮敬。
嚇得馮敬滿頭大汗,但是仔細看灌夫后,只是告訴他,“你只是腦后流汗了!”
曹參坐著,他不想破壞剛剛才齊心協力制造出來的和諧氣氛。
只是這么一個猶豫,就被劉季搶了先。
“既然大家都不說,那就我來問。”
劉季說著,又將雙手筒在袖子里,反正是不會坐得端正。
“儒家最著名的,不就是克己復禮嗎?”
“克己,你們說是修身養性。也就是吃飽了撐的。”劉季毫不客氣就對儒家開始攻擊。
儒家眾弟子,方才就恨不得削了劉季腦袋,現在劉季這么說,自然是火上澆油。
只是儒家弟子也都沒有上當,這個時候,誰怒了,就是在告訴劉季,他們的‘修己’根本沒有一點功夫。
儒家弟子聞言,一個個始終正襟危坐,個個堅如磐石,沒有一點怒意。
反倒是劉季在這種場面下,冒失、無禮、滑稽的行為給諸子百家都留下了極壞的印象。
當儒家的人在和劉季這樣的人交手時,其他人卻在迅速地分析劉季這個人的想法和性格,試圖找到突破點,說服他,讓自己的門派通關。
劉季見這些人對自己如此抵抗,一個個坐得端正,用蔑視的眼神看著他,這讓他更為惱火,早晚有一天,我會成為秦國的三公九卿,看你們儒家到時候還有什么路可以走。
隨后,劉季又拍了一下案。
“克己在我看來沒什么意思,天下哪門哪派不會修這門功夫呢。我們沛縣的屠夫也懂得克制自己。”
“現在,我要問你們的是,儒家講究的復禮,到底在當世有什么意義?”
這個問題,直擊儒家的靈魂!
劉季輕叩著案面,像是在模仿某個人。馮敬在一邊靜靜地打量著這個沛縣來的凡夫俗子。
這個劉季總是讓人感到意外,看不出來,他竟然還有這樣的志向。
但是,更讓人震驚的還在后頭呢。
叔孫通第一個出言。
“晚生叔孫通,字子賤。”
“劉衛尉所問,百年前,孔子曾經說明過禮為何。”
“當時景公問政孔子,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
“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
“孔子說:“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
齊景公說:“講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雖然有糧食,我能吃得上嗎?””
“當時天下的君王,都不知道如何使得自己的國家有秩序,唯有孔子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