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君父的意思吧。現在齊魯之地還不甚穩定。”
蒙恬和蒙毅二人對視一眼。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嬴政這一看就是建立了不世功業之后飄了。
很多政策、命令下達的毫無根據。
像是,喝醉了酒做出的決定。。
“這些政令,恐怕有損皇帝陛下的威嚴。”蒙恬說的已經夠含蓄了。
扶蘇望著蒙恬、蒙毅,這兩個人不會也想著讓他回去勸諫嬴政吧。
主要扶蘇現在力量還不夠強大,之前他還對著嬴政皮了一下。現在這個時候回去勸他,不就是說他這些政令下達的不對,自己找抽?
事實上扶蘇現在正在想法子如何讓嬴政恢復對自己的寵信。
因為他從李信的反饋中感到嬴政有些著魔的意味。
在這種局面下,猥瑣發育才是上策。如果和嬴政正面剛,那不就是走歷史上公子扶蘇的道路嗎。
很多人覺得勸諫是個好詞。
這只是分視角來看,臣子覺得自己是在規勸君王;但是扶蘇也是做君侯的人,他太懂臣子勸諫自己的事后那種感受了。
對于君王來說,臣子的‘勸諫’,其實就是教‘君王’做事。
這才是人之常情。
身為一個集團的領袖,號令群臣,期間還要聽臣子教領袖做事,領袖怎么可能舒服。
換任何人來都一樣。
這就是為什么大家之前都說嬴政睿智、英明的原因。因為嬴政之前真的做到了廣泛的吸取意見。
而現在,嬴政不打算再聽別人教他怎么做事了。
事情就是這么個事情。
自己的太子之位來之不易,手底下這些人才,也都是費了好大勁才聚集起來的,他們才剛剛互相磨合,彼此熟悉。
這個時候唱什么反調。
小心竹籃打水一場空。
扶蘇就告訴蒙恬,“事已至此,行將奈何?”
“這個天下,已經沒有人能夠讓皇帝陛下撤回已經下達到各個地方的命令了。”
蒙恬、蒙毅兄弟其實和朝中大臣一樣,都是覺得扶蘇是唯一能夠勸諫嬴政的人。
他們的思維始終停留在過去秦國的巔峰黃金時代。認為扶蘇是嬴政最心愛、最能干、且十分信任的兒子。
他們相信太子說話,皇帝陛下會聽的。
可惜了,嬴政不是朱元璋。
扶蘇也不是真朱標。
在大秦帝國建立的前夕,也就是諸侯國大秦的黃金巔峰時代,嬴政和扶蘇確實有著共同的目標,彼此都對彼此有著利益需求,雙方互相成就。
但是現在,局面變了。嬴政已經不需要扶蘇再為他做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