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擺在扶蘇面前的,就是兩條路,要么乖乖回去咸陽當太子;要么在外厲兵秣馬,回去和嬴政干架。
于是聽到扶蘇拒絕,蒙氏兄弟也心中一涼。
張蒼則是站在扶蘇的立場上考慮的,太子現在回去勸諫,只可能挨訓斥。這不利于太子的威名。
“太子奉命安撫齊魯之地,現在才剛剛有點效果。如今正是春耕之際,到處都需要人手,這正是太子留在臨淄鼓勵大家耕種的時候。”
“始皇帝陛下已經下達了政令,太子回去又能做什么呢。還是讓太子留在臨淄繼續未完成的事業吧。”
一事未平,一事又起。
蒙恬詢問扶蘇,“太子稷下學宮那些士人如何處置呢。難道我們要一直供養他們嗎。供養這些士人的花費、開銷著實不少啊。”
“待我擬定一封奏疏,呈報咸陽,聽候發落吧。”
扶蘇也想借著奏疏,窺探嬴政對自己的想法。
蒙氏兄弟看到扶蘇這種反應,一時間卻有些失望。太子這種作為,可不是忠臣所為。
待辭別扶蘇之后,蒙氏兄弟回到自己的房舍里,蒙毅不免有些憂心。
“連太子都不認為自己能夠勸得了皇帝陛下。那就沒有人能夠再勸陛下了。”
蒙毅也勸諫過嬴政,后來發現皇帝陛下是選擇性聽取諫言后,只是做自己本職工作內的事情,該勸就勸,但是別對結果抱有希望。
蒙恬卻忍不住感慨說:
“當年齊桓公就是因為年輕時善于聽從管仲和鮑叔牙的諫言,使得齊國成為天下諸侯國的霸主;可惜后期,齊桓公驕傲自大,聽信易牙、刁豎等小人的讒言,最終使得齊國落入小人之手,齊國陷入混亂。”
“早年的趙武靈王,也算得上是天下有名的君王了。但是晚年也是沉浸在早年建立的功勛之中,自以為是,使得趙國落入了危險的境地。”
“難道說,無論是誰,坐在那個位置上,都逃不了這樣的規律嗎?”
這番話重在言外之意。
齊國齊桓公和趙武靈王的結局已經是既定的了。而蒙恬卻暗示,未來嬴政也會走上這樣的道路。
那這結果,可就糟糕的不能再糟糕了。
蒙毅不免心驚,“大哥,這種話言之尚早吧。皇帝陛下只是一時興奮而已,換做任何人,都會在天下一統這樣的功業面前不可自拔。皇帝陛下遲早會清醒過來的。”
“但愿吧。”
事實證明,蒙恬看得還是比較長遠的。
——
卻說李信被人安排下去飲酒,他卻無法盡興,他有許多話要告訴扶蘇。
傍晚睡不著,他又來求見扶蘇。
“太子,您真的應該回去看看。現在的咸陽城,風氣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了。鋪張奢侈之風盛行啊,連我都看不下去了。”
“家父常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奢侈往往是禍患的開始啊。”
“非但如此,如今朝堂上的氛圍也不一樣了。就是宮中,也來了一幫術士。宮中、府中,那些不干實事、只愛說空話、說好話的人越來越多了。說難聽的話、說真話的人越來越少了。”
“諫官們紛紛感慨,都是因為皇帝陛下罷免了丞相的緣故。”
扶蘇聽著感覺不大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