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們的才華沒有李斯那么厲害,文采更不必說。所以顯得李斯是個大奸臣,其實其他人在逆境之中時也多是助紂為虐,只是名氣小所以不被人熟知。
在見到了臣子們一改過往對嬴政的恭敬態度之后,扶蘇不由得去想,‘自己手底下那幫人,他們以后面對同樣的狀況會如何呢。’
另外,只怕一旦自己造反,小心到時候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啊。畢竟有了嬴政‘過河拆橋’在先,這些大臣們會根據現有的經驗做出新的決定——比如在背后給自己一刀。
只是新的時代,那些只為自己和家人私利而奮斗的人,本身就該退出歷史舞臺了。否則,誰去保障庶民的利益。
一個國家,當它有著代表全體人共同利益的偉大目標時,這個國家自然是空前團結。可一旦目標完成,那股精氣神一散,國家內部高層首先就出現政治斗爭,為了彼此的利益再開始新一輪的角逐。
這就是歷史,一再的重復。
——
宴席上,這楊繆從就故意對扶蘇說,“君侯的威望,實在是不亞于皇帝陛下啊。”
眾將聞言,紛紛不敢再飲酒,只是正襟危坐。也有的人,捋著胡須靜靜地打量扶蘇。
“楊將軍怕是酒量不好,才兩爵而已,這就喝醉了酒,這就開始胡言亂語了。君父立下不世之業,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此乃不爭之事實。”
“這天下功勞最大的人,只有皇帝陛下。”
楊繆從頓時臉色由紅轉白再轉青。
宴席上眾人看楊繆從被罵了一通,乖巧起來,其他人也都對扶蘇換了一副嘴臉。
幸虧李信早就和扶蘇說了很多咸陽的情況,這讓扶蘇一早在接見楊繆從之前就有了心理準備。
面對楊繆從的挑釁,扶蘇半點臉面都沒他留。
楊繆從本來想挑撥一下父子關系,讓皇帝陛下聽到這些話對太子心生不滿,從此內斗,結果卻先在扶蘇這里丟了面子。
他沒有得到扶蘇的禮遇,自覺無趣,灰溜溜夾著尾巴連夜告辭了。
其他將臣也不敢再造次。
——
可這時候,儒家出身的張蒼,他開始焦慮不安了。因為他是支持王綰的做法的。
他覺得這個時候,可不是自己該默不作聲的時候。
于是張蒼就主動拉著扶蘇說,“太子,這分封的事情,難道您和大王的意見是一樣的嗎?”
“我只是個太子,是臣子,不是君王,不是宰輔。我的意見重要嗎。現在這里是臨淄城,做好手頭的事情,不要參與朝臣們的爭論。”
扶蘇板著面孔如此說。
就這樣,張蒼貼了個冷屁股以后,也悻悻離開。
“這不支持分封,那就是支持郡縣唄。說起來郡縣制對于太子才是最有利的。我怎么這么糊涂呢,這種事還問太子。”
張蒼回到屋子里,自言自語。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