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季對季布表示十二分的欣賞,當即拍著季布的肩膀道,“季老弟,還是你有本事。”
蒙毅不能忍受,在斷案這件事上,他才是第一啊。
他可是當年以學室年度考核第一名的成績出師的。
“這有什么。我第一眼看到陳平和其前嫂。我就已經知道陳平無罪了。”
陳平和陳伯兩個人還在門外候著,等他們在里面寫判決。忽然聽到他們高聲議論這些。
陳伯問道,“這幫秦國年輕人不錯啊。”
陳平望著陳伯,“哥,你也覺得這些年輕的將軍非同一般嗎?”
“那當然。這一門心思給民辦事,和陽武縣那幾個混日子的秦吏簡直是天差地別啊。”
陳平又望著草堂,心中疑竇叢生,“難道說,真的是他?”
——
草堂里,蒙毅高聲地說著。
“當我了解這件事后,我就知道,陳平盜嫂絕對是謠言。”
“第一,你們看這個陳平,他對人性有著相當深刻的分析和把握,明顯是才貌雙全之人。我看他相貌就知道,此人不會有此邪念。”
“第二,這陳家兄弟兩個相依為命。哥哥拼盡全力,希望把弟弟培養成有學識的人,讓他奔赴他鄉好好讀書。我方才見到那陳平,也確實談吐不凡,胸懷大志。”
“像他們兄弟這樣一心一意要干大事,追求功名富貴之人,怎么可能會耽于眼前的小利,沉溺于那毫末美色之中呢。那齊姜,就是再年輕十歲,也絕不會成為陳平下手的目標。”
“陳伯如此費力,希望陳平能夠出人頭地,有一番大作為。陳平難道會自毀人設嗎?若他真的是那等猥瑣小人,只怕干得丑事不止這一件吧。勢必在此地聲名狼藉,到時候連入仕的機會都沒有。”
“三則,方才陳平之妻說,陳平岳祖張負曾經在告誡孫女張美吉:毋以貧故,事人不謹。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這張負,如此看重陳平。可是出嫁前特別強調的事情確實讓張美吉謹記出嫁后侍奉長兄長嫂極其重要。”
“這恰恰說明陳平對長兄陳伯的敬愛在當時牗鄉上下是人所共知的。陳平既然敬愛兄長,怎么可能又去做出盜嫂這種事呢。”
蒙毅用理論邏輯推測著。
這個時候,張蒼說道,“我記得,諸子百家之中,這名家最是與眾不同。因為古代依照名位的不同,有不同的禮儀要遵循,因此禮官會特別擅長于辨別名位之事,成為名家的來源。”
“隨著成文禮法公布之后,天下出現了訟者一類人,他們根據法律條文進行辯護,由于這些學者專門從事名詞概念的探討,因此稱他們為“辯者”。”
“隨著辯者根據辯護要素進行統察發掘問題,由于這些學者需要對獲取的諸多條件進行概率統計及最優化決選的辯察,因此世人又稱他們為“察士”。”
“再隨著察士根據最優論點進行公訟,由于這些學者需要在實際應用中運用理性邏輯的不造成歧義的非文字游戲的語言寫出邏輯明確的法律條文及條約,訟者必須加以大量的歷物辯題、現實/模擬案例鍛煉,因此又稱他們為刑名家。”
“我覺得,這個案例,就可以交給刑名家去處理。”
張蒼的看法,立刻引起了蒙毅的注意。
“要我說,這個刑名家,可以直接引入秦國學室啊。這刑名家在這一方面已經大有研究了,如果他們的學說和思辨方法能夠被我們秦國學室的弟子學到。日后我秦法家勢必更強一等。”
蒙毅的提議,像是在潭水中砸下一塊巨石,立刻激起了千層浪。
他的話立刻引起了曹參和張蒼的贊同。
曹參:“是啊。我們之前怎么沒想到呢。這些諸子百家的名士,他們可以去教學室弟子啊。”
蒙毅“不僅如此吧,他們也可以教導皇室子孫。甚至可以擔任世家貴族子弟的老師。”
幾人張口閉口,都是經國之大事。也不知道是否因為學識淵博,這談論的建議實用性,乃至可行性都更高。
季布、夏侯嬰、劉季、馮敬、灌夫等人不得不再度靠邊站。
固然蒙毅喜歡發號施令,獨占鰲頭,但是這種性格一般很容易被人利用。
劉季根本沒在意蒙毅。
劉季心里納悶,以后太子身邊的三公九卿。肯定有這三個人,再加上蕭何,還有馮敬這個走后門的表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