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像季布和劉季這樣。
季布堅信,做人要講道理。做鐵官也要講道理。
不克扣工匠的飯食酒水,說分多少,就分多少;不派遣官府名義下的工匠給自己私人辦事;不因為某些人對自己親善,所以就刻意對那些人親善,以至于讓手底下的小官們感到不公平。
季布認為,他是這里的鐵官。這些工匠們交給他,他要做好兩件事。
一要把活干好。二要管好這些楚國降卒。
所以季布初次到了礦場,并沒有擺那些官架子,要底下的小官小將們挨個兒過來吹捧他、抬高他。
季布只是很明白地告訴底下的官吏,他不懂什么冶煉造鐵打武器的事情,希望他們能夠用專業的知識輔佐他,幫助他共同管好礦場。
季布還說,“希望你們能夠把心思都放在差事上。也希望你們不要欺騙我。我聽說鐵官是個肥差,因為有時候會開采金銀銅,但是太子說這開采礦石是給國家開的,為來給民眾用。”
“那既然是給民眾用的東西,誰都不能私自拿!”
“我還聽說,你們這些礦工頭子們,都是個個手里有絕活的人。若有什么新的發現、發明,就直接告訴我。我會把你們的名字一起呈送給當今的皇帝陛下。”
季布在宜陽礦場,對著一眾官吏說了這些后。官吏們都對這位年紀輕輕的鐵官感到懼怕。
因為他就像是太陽。
季布突然從天而降,落在這權貴們爭奪利益的罪惡源頭,身上閃耀的光芒和他的雙目一樣,好似電閃,要把罪惡都給劈開。
就是因為季布這樣的人。在三年多他接管宜陽礦山以來。
這宜陽鐵礦下,降卒們一個個地都能夠做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充分的休息讓他們感受到了自己作為人的尊嚴,而不是毫無尊嚴的奴隸。
這也一度讓他們提振了工作效率。
所以三年多來,宜陽的鐵礦礦產數量不僅變多,而且質量也快速提升。
在這個缺乏工具、缺乏經驗的時代,不管再怎么精進礦石開采的技術、改進提煉鐵、銅、鋼的技術,到最后還是要落到人的手里來。
而宜陽鐵礦的降卒,不。他們已經是秦國的工匠們了。在他們這些人的手里,那些配比繁雜的鋼、新鐵,質量一次比一次翻新。
因為他們感覺到季布對他們很合理,他們沒有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而相比周遭了解到的環境,他們明白此生遇到季布是他們的幸運。
于是乎,這些人抱著感激、報答季布的心態去做事。
也有的人覺得這都是季布該做的事情。他們雖然沒有報答的想法,可是做事的時候,不可能心里產生怨憤。只是每天把自己該干的活都給干完、干好。
宜陽鐵礦,因此在短短數年間成為秦國產鋼鐵質量最好的礦區。
這一度讓季布的名號在大秦帝國潁川郡一帶十分響亮。
在這個時代,季布這樣的人,本身就是一道光。而他這樣的人,選擇跟隨扶蘇,那自然也是合情合理的。
除了季布,別忘了我們大秦帝國另有一位壯士加盟。
劉季作為陽城鐵官,他做事不講求章法。但是他這個人,非常懂得體恤、同情受苦難的人。
他初次到達陽城之后,那些底下的官吏都在巴結他。劉季沒有反感。對他們獻上來的金銀,劉季也都收下。
只是某位經常被偷偷摸摸溜進城里喝酒、曠工的頭兒,他卻在看到城中有許多貧困百姓時,又會毫不猶豫拿出去這些錢財去救濟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