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沒有趙高那么狠毒、惡貫滿盈,但是他也絕對不會遇到事情像趙高想的這么簡單。
“你是說,黔首聞說朕赦免了張蒼,于是夸贊朕?”
就因為這么一件事,他們就夸贊朕。
這些年來對朕的非議始終是大于功勞。
“朕一掃六合,集天下之兵,樹十二銅人;推廣郡縣制、統一文字、法令;修建馳道、攻打南越;聯結長城。這么多的大功勞,樁樁件件,都沒有得到庶民的稱頌。”
“不過赦免了區區張蒼,這就引得人人稱贊。這未免太過荒謬啊。”
嬴政一向睿智。當然自從打敗楚國以后,狂妄和自大讓他的睿智幾乎對半打折了。
但是他時至今日腦筋還是非常清楚的。
趙高不免想起當初皇帝陛下力排眾議赦免自己時惹出來的風波。
當時很多人都要殺了自己。
但是皇帝陛下看到很多人要聯合起來對付自己,所以堅持保護自己。為的就是捍衛他在朝中的私權,確保朝中永遠沒有反對他的意見。
趙高今天剛動手殺了林信,緊接著就要殺張蒼。
他的動作一定都在太子的掌控之下。
要不了多久,太子就要為他的好朋友來報仇了。
嬴政這些天本來就一直在苦苦掙扎。
臣子吏民苦不堪言,個個內耗。不過大秦的皇帝也在內耗啊。
‘朕之前做錯了?’
‘不,朕沒有做錯。朕是祖龍,奉天命下人間來統一六國,奠基中華。’
‘朕怎么會有錯呢。’
‘朕犯了一點小過失罷了。一點點罷了。都是刁民無知,想要害朕。’
‘朕沒有錯。’
和歷史上某位六邊形戰士相比,嬴政其實也不差。只是嬴政他很吃虧就在于,他不想犯所有過去歷史上先王犯下的錯誤,但是卻犯下了一系列大一統時代皇帝可能犯下的錯誤。
李世民吸取了很多前人的教訓不說,秦始皇后期哪一個皇帝敢不立下太子呢。
言歸正傳,大秦帝國的主宰者秦始皇嬴政面對自己的功績驕傲自滿的同時,無法從歷史上吸取任何經驗。
他只能憑借自己的感覺治理國家!
有人劈開了天地,只是面對的是前所未見的混沌。如此空前龐大的疆域,廣多的人民,以人如此局限的知識,永遠做不到全面的見解的特點,去面對這樣的混沌。
就像是在黑暗中僅僅靠著雙手和對未知的恐懼摸索著制造火光。
比如嬴政結合自己愛好旅游的性格特點,通過東巡來鎮壓懾服百姓。
這個方法到底有多蠢,太學里的那些博士、學者,可以寫洋洋灑灑幾千萬字來評論嬴政的得失。
但是因為扶蘇上表,嬴政看到了太多事情。
嬴政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他這五年多來的政治主張到底是對還是錯。
“換別人來,不會做的比朕更好。”嬴政一直堅信這個道理。
不過嬴政糾結歸糾結,他始終都是實干派。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大家都心向扶蘇,嬴政自然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嬴政的本意就是想要借助這次斬殺張蒼的事情,看看朝中臣子們的反應,誰是太子的黨羽,誰是朕的忠臣。
現在答案已經水落石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