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陳平忽然間在嬴政面前得寵,這件事一度讓朝中的臣子們人心紛亂。
仿佛陳平得到皇帝的寵愛,就好像是皇帝和太子前嫌盡釋一般。
事實上嬴政也是這么想的。
當他自認為得到了陳平這樣的年輕有才華的人之后,又有蕭何做廷尉,他就認為扶蘇已經不再具備威脅。
當扶蘇不具備威脅,就不是他的敵人。這個時候,嬴政覺得扶蘇還勉強算是個好兒子。
這還多虧了尉繚。
因為嬴政總是擔心尉繚跟著扶蘇前去,繚可不是那種迂腐之人,萬一攛掇扶蘇怎么辦。
為了驗證尉繚是否有謀反之心,是否是真心想要幫助他打贏百越戰事。嬴政就在繚剛抵達兩廣一個月后,以咸陽緊急軍務為由,把繚給召回去了。
繚當然知道嬴政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奉命回去了。
為了保護帝國的儲君,有很多人都在暗暗付出。
只是可憐了尉繚的屁股。
但是好巧不巧,他竟然在這次回去的時候見到了老朋友最后一面。
也算是因禍得福。
繚最近有些無能狂怒,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了理解他的人,而皇帝卻頻繁地折騰庶民和士兵。
公開指責嬴政的不是,對于繚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扶蘇想了很久,他要不要告訴師傅,他決定起義的事情。但是又擔心師傅斥責他,想想還是算了,等干成了再解釋吧。
言歸正傳,繚的乖巧,扶蘇的懂事,陳平的見風使舵,一切的一切都在推動嬴政放下戒心。
這多虧陳平啊,他現在總是在嬴政跟前瞻前顧后,頂著眾人的罵名給他想辦法煉制丹藥,幫助他實現長生的愿望。
嬴政非常喜歡陳平。
“朕看你比趙高那廝聰明數十倍,卻又不奸惡啊。”
陳平聽到這樣的夸獎,自然忍不住心下一熱。
這可是始皇帝,多大的權威啊。
能被秦始皇夸贊上一句,夠自己吹一輩子了。
陳平由此又招致了宮中很多近侍的嫉妒。
嬴政問陳平典籍的事情,他也經常能夠對答如流。幾乎完全可以替代宮中那些專門被訓練培養出來的博士。
一時間陳平又搶走了那些博士們的風光,比如——周青臣。
周青臣為此是恨得咬牙切齒。
過去和他有矛盾的博士仆射們,在看到陳平搶了他們的差事后,忽然間和周青臣沒有了嫌隙,達成了前所未有的團結。
嬴政多年為王,太懂人心了。
他看到陳平地位低下,總是容易受人白眼不說。這么高的才華,居然只做個太子詹事。
愛才的嬴政多次想要調他來到自己的宮中,陳平倒是也想,但是這么做,會把自己的退路砍斷,這會讓無數人認為,他陳平已經背叛了太子。
這樣的人不忠啊。
雖然對陳平來說,忠義什么的都是騙書呆子的東西。
陳平并不講究什么忠義,他只追求利益。
然后用利益,達成自己心中那個理想。
但是這個世界上恰巧有這么一個人,偏偏他是能讓陳平為他破裂,守一回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