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的事情,可不是簡單的承襲舊制,滿足那些功臣武將們利益需求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讓這些人下去抓基層。
皇權不是下不了鄉,而是看誰是哪個縣長。
否則由著一幫楚國人在原地搗亂,時間一久,邊地就要出大事。六國后人勢必卷土重來。
分封既然是當下必須要盡快實施的,而李斯又處在這樣一個不忠不義的位置,再做丞相十分不合理。
“國尉的意思是,要換了丞相?”
“一朝天子一朝臣啊。陛下。并非我對此人有偏見,只是他不可為大事。”
扶蘇思忖著,“罷黜李斯不難,問題是誰來替代他啊。丞相斯的才華,當世卓絕啊。”
要不是李斯的話,朝中的臣子怎么可能都對自己畢恭畢敬的。還不是看李斯、章邯、馮去疾等大佬們對自己的態度,他們效仿之。
這個道理,扶蘇還是懂的。
在得到皇位之前,扶蘇曾經設想過以后命誰做丞相。蕭何肯定是其中之一。
只是蕭何做了廷尉之后,外面的人就對他評價兩面化了。很多人說他不是效忠自己的人。
這是其一,其二,蕭何太年輕了,資歷也不夠。他能做廷尉,完全是秦始皇為了和自己斗法做的把戲,為此讓不少臣子傷心。
如果自己再重用蕭何,顯得自己和嬴政一樣昏聵。
德不配位,反遭其殃啊。強行任用蕭何為相,只會毀了他。
“我打算,復起王綰為相。完成這樁分封大事。”
尉繚緊問,“那李斯呢?”
“國尉為何糾結于此事啊,當下最重要的是完成郡國制啊。”
尉繚卻一本正經地說,“陛下,人事調動,素來是大事。陛下知道,李斯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嗎?”
“小人?”
尉繚驚訝,“陛下您知道還重用他。陛下可知道,為什么當初太上皇在時,很多臣子選擇了自請回家嗎。”
“那是因為朝中有個善妒的丞相,凡是比他有才華的人,都要被排擠。”
“也因為這件事,朝中太多清流和才士被排擠在外。他們對李斯都有極大的怨懟,您如果重用他,就會遭到那些人的排斥。”
“您如果同時重用兩撥人,那就等于失去兩撥人。弄權的結果,太上皇已經給了最好的例子。”
“這是臣的忠告啊。請陛下三思。”
繚是真的對此事很上心。
他甚至對扶蘇行了作揖大禮。
“臣知道陛下犯難,因為那個人陛下得到了皇位,現在得到了皇位卻去拋棄他,顯得陛下不義。只是臣不明白,陛下知道李斯是個小人,可陛下當初為何要用李斯來完成奪權大事呢?明明一切都已經辦妥了。”
這就要輪到扶蘇吐槽了,“小人掌握實權啊。難道我要去君子里掏文章登基嗎?”
“君子固然誠信,可是對于權力,他們沒有貪婪之心。要想繼位,非得靠這些人的力量不可。”
繚點點頭,“既然如此,那臣現在有一個辦法,可以讓太子擺脫這個兩難的處境。只是陛下一定要答應,要罷免李斯,否則,那些忠臣賢良不會回來,在朝他們也不會建言獻策。”
扶蘇:“真有這樣的好方法,我一定施行啊。”
繚謹再拜,“如果陛下不肯聽從我的計議,那我就不告訴陛下。”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