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一心不讓我大秦再重蹈覆轍,為的是使天下再也不要有戰亂。”
“但是在執政的時候,太上皇也確實鑄造了許多過失。只是太上皇固然有失,畢竟還能夠給臣等一個明確的方向。”
“如何治,怎么治?”
“軍功爵制改不改,怎么改,其實根本是要看陛下打算日后治理天下。”
“既然今天朝堂上陛下和臣等開誠布公議論此事,不如請陛下直言,告訴臣等,陛下執政,日后這大秦帝國到底要以一個什么目的去治理民眾。”
“陛下反對愚民抑民之術、反對壓迫、反對嚴刑峻法。”
“那么請問陛下,您到底打算怎樣治理民眾呢?陛下學貫古今,才學廣博,這個不假。那陛下應該清楚,民一旦富裕了,必然貪婪,必然不滿,必然生禍。”
“民一旦放開經商,必然放貸,必然溢物價。而農夫也將無心生產。”
“陛下難道要像孔子那樣,打算把每個人教化成圣人,明知不可為而強行為之,隨后去實踐天下大同的理想吧。”
“請問陛下,這世間除了壓迫,還有什么方式能保障民眾得到被治理?”
也許,有沒有一種可能。
馮去疾根本就沒有錯。
他只是站在極其現實的角度去思考這一切問題。
他和扶蘇之間的矛盾根源在于雙方的立場不同。
一個要給天下人爭取利益,一個要給天下世家爭取利益。
馮去疾公然和扶蘇在朝堂上討論這些掏心窩子的話,大臣們一個個都跟著僵硬了。
是的,有那么一刻,在朝之官都感覺時間靜止了。
所有人都望著扶蘇的嘴。
所有人都把耳朵高高豎起來,想要傾聽他的話。
所有人都在等待,扶蘇將要給出一個什么樣的答案。
陳平的眼神也悄悄地遞過來。
就是說,陛下想要建立的國家,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
又或者,在陛下眼中,到底什么樣的國家,才是一個真正的強國。
軍功爵制的改革,無非是對民眾獲取爵位利益方式的調整罷了。
大家都知道,仗肯定還要打。
不軍功封爵,就一定要制造別的方式封爵。
那么請問,要以什么為綱領呢,要以什么為標準呢?
今日軍功爵制若是改了,日后經濟制度必然跟著有所改動。
不為什么,軍功爵制這名字整的那么高端大氣上檔次。說點糙話,其實這個制度本身就是給秦國人創造飯碗的制度。
軍功爵制,飯碗而已。
換言之,軍功爵制本質上是幾十萬人的吃飯方式,幾十萬個家庭的吃飯方式。
一個國家的人,有一部分人種地,有一部分要打仗,打仗吃飯,打仗升遷,這樣國家才能有流動性。
扶蘇的目的不是讓大家沒飯吃,這大家都知道,而且他想要讓大家吃得更好,所以大家才歡迎他。
但是他既然想要給大家換飯碗,那相應地這鍋灶換不換,飯碗怎么換,換陶瓷碗還是金飯碗對大家有意義嗎?
大家想問的是,以后底層民眾,到底怎么升遷?
你扶蘇既然說的這么好聽,那么你到底想要讓民眾成為一個什么樣子。
這話說不明白,否則這個活,就是原始天尊親自下來,照樣也干不出效果。
在大秦,官僚制度和體系相對完善發達,大家都知道,臣子們就是給皇帝打工的。
打工人也有打工人的爵位,我既然做了這個丞相,我肯定要給你好好干事的。
這個覺悟,無論馮去疾王綰,每個人都是有的。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