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蒼的這種正向追求,明顯會給他帶來某種傷害。
然而面對眾人的微議,張蒼也不懼怕,孟子曰,吾善養浩然之氣!
張蒼讀過的書籍給了他強大的力量,不住地支撐著他前進。
反正他一站起來,大家都覺得他渾身上下冒著一股自信的蠢氣,不過清澈的眼神里滿是對正義的堅定。
不過,大秦的朝堂上,那有才華的人都很有個性。奇葩多了去了,也不差張蒼這一個。
相比之下,張蒼比蒙毅、劉季、季布正常多了不是嗎?
張蒼覺得自己之前說的話可能有些太含蓄了什么的,想到朝中還有這么多大臣他們對軍功爵制的改革持有反對意見。
于是張蒼就決定以退為進,來讓大臣們理解一下偉大的秦二世。
“陛下,您為什么要讓民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呢?”張蒼滿懷信心,他懂得莊子之道啊,明白圣人之所想啊。他懂扶蘇的所想。
只是扶蘇沒有搭理他。
大臣們也都是對張蒼方才的言論有所不滿。
他媽的,張蒼把他們一個個都罵了個遍,誰喜歡張蒼誰就是腦子有洞。
蒙恬只覺得,二世挑人的目光有些毒辣,什么歪瓜裂棗都敢重用。
像張蒼這種沖動愛說大話、實話的人,能夠活到今天實在是不容易。
還是得他來幫助秦二世鎮場子。
改制就改制,作為臣子,他需要遵從君王的命令即可。而且,讓他們兩兄弟輔佐扶蘇,是太上皇的意思。
大臣們也都和扶蘇一樣,不理會張蒼。
張蒼有些納悶,我說錯什么話了,怎么他們都不理我呢。
蒙恬問扶蘇說,“陛下想要使得民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可是陛下,就是圣人也很難做到這樣。”
“陛下想要讓民眾集體達到這樣一種人生的最高理想狀態,如果說這就是未來我們大秦將要努力的方向,那這個方向未免太過高遠了。”
言下之意,扶蘇說的有點太虛幻了。
馮去疾對蒙恬投去欣賞的目光,朝中年輕一代的臣子里,難得還算有個正常的。
大臣們也紛紛附和蒙恬的意思。
“是啊,這未免有些太難了。”
“我們臣子都做不到,何況那些庶民,啊不,百姓呢?”
“我覺得陛下自己都未必能做到。”
李信聽得頭大,他望著笏板上的那些字,迷迷糊糊間那些字開始走動了,很快他們就開始互相串門,這個字走到另一邊,那個字走到下一行。
這些字,都開始跳舞了。
馮劫眼睜睜看著隴西侯如何陷入夢鄉,那一刻,馮劫心想,是不是三十三歲被封侯的人,都能過的像他這樣。
文臣們開始神仙打架,各種高談闊論出來了。
而武夫們大都望著趙佗、馮劫、蒙恬,看他們怎么說。
老一輩的武將們要么外封離開咸陽了,要么退休回家養老了。
剩下的臣子們大都有些群龍無首之感。
淳于越也很無奈,事情的發展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這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樣。公子扶蘇成了太子,還用那種方式登基了。
登基了之后也沒用儒家,走的是黃老之道;任用的臣子也不是儒家,反而是江湖上的三教九流。
張蒼這樣的夯貨在朝中大行其道了,朝中沒有禮儀了。
老人家為難的閉上了眼睛。
繚坐在邊上,用老父親一般的目光望著扶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