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的高層領導動不動地開會,主要研討軍功爵制的廢黜和全新軍事制度的接替。
此次集會至關重要,大秦的實權領導者、最高參謀幾乎都到場了。
王綰、馮去疾、尉繚、章邯、馮劫、蒙恬、李信、趙佗等一共八人。
人數越精簡,談論的事情越重大。
這樣大的事情,基本上就是皇帝扶蘇加這八個有實權的帝國高層私下拍板敲定大框架,剩下的交給臣子走形式議論。
若是稍微有些眼力見,就會發現今天這樣的場合,庶民知識階層只有陳平以記錄會議的身份出現,至于沛縣集團根本沒有一個人有資格參加。
所謂名義上的風光,終究還是不等于權力。
沛縣集團還有庶民階層知識分子,包括稷下文人集團在掌握權力這條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尉繚起先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軍功爵制要廢黜,大家已經是都同意了。現在要打造一套全新的軍事體制,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穩定性。”
“我想這套全新的軍事體制,起碼要能夠讓秦國使用五十年之久。”
眾將也都點頭,馮去疾說,“兵戈大事,本來就是國家治理民眾的手段。既然不想要用戰爭來養活人口,那要改換方式,自然也是要以穩定為主。”
“歸根結底,還是要給百姓找到一份更加牢靠的飯碗,讓男人能夠養得起家,讓女人能夠在家安心生養孩子,繁衍后代。”
“我看國尉說要起碼要延續五十年,這還是屬短了些。要我說,我們得設計一個能夠延續千年的兵制。”
某種意義上,馮去疾學習到了秦始皇的諸多領導特色,比如目光長遠,抱負遠大。
就是學了好的方面的同時,也學了一些壞的方面,比如貪婪,不切實際。
尉繚一聽到馮去疾說要延續千年,當場就臉色耷拉下來。
蒙恬,作為后起之輩,身后的蒙氏家族一共擁兵二十萬的精兵,和身后帶領攻打南越十多萬精兵的趙佗在朝中幾乎處于并列的地位。
在這場會議上,蒙恬看到太上皇在大秦帝國制造的政治氛圍還有殘余的氣息。而繚是一貫務實的一派。
他最討厭的就是虛頭巴腦的那些東西,說得再好,到頭來還不是總結為三個字——假大空。
“世界上,就算有了千年的國制,但是也不會有千年的軍制。”繚忽然震聲。
大家都有些意外,繚以前是不和人爭論什么的,看到大家都在往某個方向議論,他就會選擇打瞌睡,不理睬。
因此秦始皇以前老想要把他踩死。因為他實在是太可惡了,吃著俸祿卻要袖手旁觀。而且看他表情,他對臣子的建議不屑,對君王的決定感到質疑,而以他的能力來看,既然是他不滿意的事情恐怕日后結果也會不好。
久而久之,大臣們也都習慣了。仿佛秦國有沒有這個國尉都差不多。
他就像是個參謀,只負責提供最高明的決策。
平日里,位分低的人給他面子,其實心里還是看不上他。
至于和他同級的,則是明著對他不滿,比如馮去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