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威嚴的聲音從上方傳來,像是定海神針一般,給這幾個老年人和中年人來了一副強心劑,讓他們不再對改革將要發生諸多未知的變化感到擔憂。
如果要變革,那就意味著未來將是不確定的。馮去疾這個極其注重實際利益、實際效果的人對于改革的事情并非是苦心阻撓,而是害怕扶蘇帶著一幫熱血年輕人不撞南墻不回頭。
“工業?”馮去疾捋須再問。
“是的,我會在大秦發展工業。女從手工業,男從工業。工業再分輕工業和重工業。”
年輕的皇帝談論這些事時,如數家珍一般,平淡的語氣里滿是從容。
“以后的大秦,只要一個人參與工作,就可以養活自己,甚至能夠養活一家人。除此之外,他們還可以生產諸多富余。”
“而生產出來的富余,將成為國家的主要稅收來源。”
“馮相擔憂允許商業發展,會破壞社會信任。朕也有這樣的擔憂。而朝中能夠為天下民生經濟大事的人,只有二位丞相。”
扶蘇悠悠地說著。
馮去疾望了一眼在一邊安坐沉默的王綰。
王綰仍舊面露難色。
“商業,絕對要在國家的管控之下。朕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天,就絕對不會允許商業能夠發展起來。”
“所謂士農工商的次序,日后也許工農并位也尚未可知,工比農地位更高也未可知。但是商者一定是社會地位最末者。”
“如果一個國家的人,都想著要把五錢的東西包裝一下賣出十錢,勢必早就社會上虛浮的風氣。那個時候的人,還會有心思生產嗎?還有心思務農種地嗎,恐怕都在琢磨到底要怎么包裝,要怎么作偽去了。”
王綰聽著,終于擰著的眉頭舒展了,額頭上的皺紋也消失了很多道。
“陛下能夠明白,經商會給國家帶來的禍患,僅此一點,臣就相信陛下絕對不會下達貽害國家的政令。”
馮去疾驚訝地側轉身看過去。
你要知道,王綰這個人德高望重。他一回來,馮去疾麾下原先許多附庸臣子,都跑回去找王綰了。
而過去王綰輔佐秦始皇行政之時,沒有缺點過錯也就罷了;更重要的是,王綰幾乎從來不曾吹噓贊譽秦始皇。
哪怕是在秦始皇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之后,王綰也不曾夸贊過秦始皇。
但是今天,王綰居然就因為皇帝這么說了幾句話,就幾句話,卻對秦二世給出這樣的評價。
馮去疾還險些以為自己聽錯了。
“右相,就憑陛下這幾句話,您就認定陛下未來治國理政絕對不會有錯,是否草率了些。”
王綰笑呵呵地看過來,“草率?”
王綰搖著頭,十分堅定地說,“陛下能夠明白,經商之害,并且堅持會把從商者的地位放在最低,那么我想未來陛下無論怎么改革,我秦國都不會出什么大的差錯。”
王綰聲若洪鐘。
章邯、蒙恬、馮劫、李信、趙佗這些后輩都不由自主地看過去。
他們一面仰望著年輕的皇帝,一面又看向王綰。
“雖然我不知道,陛下到底打算怎么開展工業。但是我聽說,陛下在為太子之時,把整個恒陽宮一半的財貨俸祿,都拿去支持墨家學派,以鼓勵他們發明。”
“陛下甚至在太學為墨閣專門修葺了一座三層高的樓塔,在里面養了非常多的能工巧匠,說是要發展科技。”
“不知陛下,臣聽聞的情況是否屬實?”
扶蘇自然點頭,“王相所聽說的,都是符合真實情況的。朕確實一直在盡力打造全新的墨門,為此廢棄了齊墨一支。”
“朕著力讓墨門大致分為兩個方向發展,一支專攻理論,為的就是完善世界大同的理念。”
“朕想趁著墨子離開我們還沒有太久,墨子的精神尚且還在中華這片大地上有余熱的時候,讓他這位尊者的精神能夠繼續發揚下來。”
“兼愛,非攻。尚賢使能。這都是大秦未來努力的目標。”
“而墨門的另一支,則要向工業技術這方面發展,也就是說,要注重科技發明,讓大秦的工業技術、軍事裝備、生活器物,全部都處在世界領先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