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和呂不韋,都觸犯了老舊貴族的力量。
歷來要國家強大,就要讓民強、民富,這時候無論誰上來改革,都必須要去剝上,通過損害那些權貴的利益,隨后來彌補那些庶民的利益。
但是庶民的利益即便是被保障了,可是貴族還是貴族,掌握權力,擁有更多的財富;而庶民始終是只有寸鐵,而無寸權。
這就導致了,一旦掌權的改革者去世之后,剩余的改革者將會被清算。
馮去疾能公開這么說,絕對是為了秦二世好,為了如今答應改革的群體好。
“改革太急太快,一則人浮于事,不徹底,未必能夠達到陛下的效果;二則凡是涉及改動,以人之惰性,勢必有人生出怨懟,不如時間放緩一些,好給雙方都有轉圜的余地。”
“須知做事太狠,太急,勢必遭報復,暗算。與其弄得兩敗俱傷,不如大家互利共贏。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馮去疾公然說了這些話,朝堂上大伙兒都開始點頭。
“左相這番話,果然公道。”扶蘇思忖片刻,又道,“不愧為我大秦左相,實至名歸。”
“既然如此,這次的事情,將軍馮劫亦然參與其中。”
這對岳婿今日在朝堂上如此這般,大臣們一時間更是不解其意。
前幾天他們不是互相看不順眼嗎,怎么今天忽然間一唱一和的啊。
章邯覺察出,皇帝不管和丞相馮去疾有什么矛盾,可是他們說到底還是互相依靠,互為根基,根本不會走向不和。
而且就算真的不和,也必須要團結起來。
章邯本來還想靠著馮去疾這一支,現在想想真是可笑。
皇帝和馮氏可是翁婿關系,他們兩早就做了契約關系。
一個是正統的太子,一個身后是馮氏家族。
這么想著,章邯再度意識到自身的力量始終是太有限了啊,還得是世家大族占據優勢。
自己兩個弟弟,一個不夠機智,一個沒什么野心。都是不中用的家伙。
兄弟是指望不上了,那看來自己只有在子嗣和教育上多下功夫了。
章邯獨自懷有心事坐在一邊不說話,他對這個世界還有著太多的不甘心。
臣子們則都在一邊稱贊馮去疾。
馮去疾能成為丞相,絕對是能夠膺服眾人的存在,不是只是好面子那么簡單。
看著如今朝堂上氣氛很好,尉繚情不自禁地笑呵呵捋須了。
他想到了他第一次來到大秦朝堂的那一天,臣子們看待他的目光,都是滿懷期待、好奇,雖然他身穿布衣,但是沒有人投來鄙夷的目光。
可是十幾年的光陰過去,在嬴政的帶領下,過去那個朝堂不知不覺間就變了味道。
不是臣子們一個個都開始看著他不順眼了,而是看他順眼的臣子們一個個都被排擠走了。大秦的朝堂上早就變得污水橫流,就是看到了賢能離開朝堂,尉繚才沒有了繼續輔佐嬴政的心意。
如今可好,扶蘇繼位,明君在朝堂上該有氣象已經出現了。
繚對這次改革非常看好。
只是他能做的就很有限,他只能是用自己的知識盡量幫助扶蘇,很多事情還是得扶蘇自己來。
術業有專攻,繚年輕時見過魏王、趙王、楚王、齊王。
最后來到秦國,遇到了能夠發揮他才干,幫助完成天下一統大業的秦王政。
只是中途看到了秦始皇的變化后,繚很傷心,好在還有個扶蘇給了他希望。
如今看到秦二世繼位之后,朝中又有了過去那種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