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每一個細胞中都鐫刻著暴力的因子。
莎士比亞的戲劇、戰爭電影、動作電影、各種游戲、體育競技這些讓人熱血沸騰的場景都是由暴力構成的,盡管他們是在暴力中顯出人性的愛與懦弱或者和平的珍貴。
但,毫無疑問,每個人都一定經歷過暴力因子被激發的狀況,是以暴力回敬,還是選擇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能力,而不全是由熱血或者理智來做決斷。
文明的優越性在于,契約社會能使絕大多數人在受到剝削的情況下也能得到足夠的保護,所以無論是維護社會契約平衡的既得利益者還是一個獲得暴力技術的載體正在前往食物鏈頂端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注1,都應該更多的關注世界的粗糙之處,并琢磨如何對其進行修正。李濟廷
這是成默將近十七年來第一次打架。
他原本以為打架是一門技術活,但其實打架最終考量的只有打擊能力和抗打擊能力這兩項,技巧并沒有他想象的那么重要。
比如他將小刀撞飛的那記肘擊,就是八極拳和太極拳里用腿蹬地發力經腰跨送至肩膀將對手推出的招數,名叫鐵山靠,他仔細回味了一下,這一招雖然威力比平常的腳踢和拳打威力要大,但其實在實戰中很難用的上,除非對手有明顯破綻或實力相差巨大才好得手,否則很難。
相比之下擊倒灰狗的一腿,則來自泰拳的掃踢,實用性就比較高。
不過成默覺得其實看那些各種搏擊教學視頻應該是浪費時間了,對普通人這些招式毫無意義,因為是碾壓,怎么打都行,而載體之間的戰斗方式,也許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暫時這種東西他掌握的訊息太少,實在沒有辦法去想象。
但這次試驗對于成默來說,完全是必要的,雖然過程可以說是乏味。
載體與普通人的差距,大概就是拿著武器的大人與三、四歲幼童之間的差距,也許還要更大一些,成默一時之間也很難找出更加恰當的參照物。
其實成默早就希望能夠做一場這樣的實驗,對于載體的能力他一直有做一些基礎測試,雖然缺乏詳細的數值,但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碾壓普通人也在意料之中。
而在這場實驗中,他最大的收獲不是那消耗的五點體力值,而是度。
練武的高手一擊打死人都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更何況載體這種“超人”。成默在這次打架中最打的收獲就是了解了大概使用多大的力量,就能使普通人喪失戰斗力,而受傷不至于太過于嚴重。
之所以一開始先選擇了挨打,并不全是基于測試抗打擊能力的考量,也是為萬一等下失手,讓人受了重傷甚至死去,找一些心理平衡。
成默雖然對生死這種事情看的比常人更透徹,但畢竟他才16、7歲,他也不是反社會型人格,雖然能夠掌握其他人的生死,但對于生命他還是尊重的,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努力求生存的人。
至于后面那段話,與其說是說給一群聽不懂的混混,還不如是說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