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這兩天我爹想吃榆錢餅了,干脆咱們中午就做這個吃吧。”小嵐道。
這幾天小文、小虎幾個跟著黃先生去了府城,她心里因為有掛念,所以做飯一直是糊弄著來的。
榆樹上還沒呢長出葉子,只有一簇簇的嫩黃榆錢,現在的榆錢正是鮮嫩好吃的時候。
“行。”張氏點點頭道。
小嵐和小婷都歡吃榆錢,見張氏同意了,便笑著提著籃子,朝村里的榆樹林去了。
“小心點啊,你們只摘能夠的著的,可不許上樹啊。”張氏見姐妹倆逐漸跑遠的背影,連忙囑咐道。
摘榆錢其實很簡單,主要將樹枝握住了了頭,用手一擼,就可以將榆錢輕易的擼下來了。雖然這樣省事,但是擼下來的榆錢不干凈,樹皮等雜碎會跟著一起擼下來,挑揀還需要時間。小老年覺著那不如直接上手摘干凈。
于是姐妹兩人,便開始摘榆錢了,小嵐邊摘邊挑一串串的榆錢往嘴里送。這個年代沒有污染,不用洗就可以直接生吃,并不會擔心事后肚子會不舒服。
等姐妹二人摘了一籃子榆錢后,就結伴往家走去了。此時張氏已經將面和好了,正放在炕頭發著。更了讓榆錢餅子的口感更好,張氏用的是豆面和白面兩摻。
將榆錢稍微投一遍水,就被揣在面里邊了,和勻后,張氏就端著面盆去廚房了。
廚房的鐵鍋里已經燉上了白菜豬肉燉豆腐,鍋是燒開的狀態,這個時候貼餅子是最好的。
貼餅子是莊戶人家經常吃的一個飯,跟現代吃鐵鍋燉大鵝的時候,鍋周邊貼一圈餅子有異曲同工之處。
只見張氏將面盆放在鍋臺上,一手抓起一塊面團出來,用兩只手捯飭了兩下,然后啪一下就貼到了鐵鍋上,那款面團就粘在鐵鍋上了。
張氏貼的餅子形狀圓圓的,大小也均勻,厚薄也適中。張氏手藝好,做出來的貼餅子并不會往下滑,手藝差的,餅子根本就掛不到鐵鍋壁上,順著鐵鍋就滑倒鍋里邊去了。
滑倒鍋底的餅子,會將鍋里的菜串上味了,菜的味道也被糟蹋了,餅子泡囊了之后也不好吃。
等到張氏貼了一圈餅子之后,就將鍋蓋蓋上了,然后鍋頭里繼續燒火,等再燒一個開鍋,餅子就熟了。要不說張氏手藝好呢,她盆里發的面剛剛的好,貼完餅子之后,是一點也沒剩下。
好不容易等到開鍋了,這時候卻不能立馬掀鍋蓋的,要用鍋底的余火再溫上片刻,這一鍋連湯帶菜帶飯的就做好了。
這頓飯吃的雖然簡單,也就一道白菜豬肉燉豆腐,一道韭菜炒雞蛋,還有重頭就是熱騰騰的榆錢餅子了。這口可是小嵐的最愛,雖然她是打她爹的名義說想吃榆錢餅子的,但是了解閨女口味的張氏哪能不知道,這是她想吃了呢。
綠色的榆錢摻在餅子里,使得餅子的顏色甚是好看,小嵐忍不住,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豆面的香氣加上榆錢的清甜香氣立馬鋪面而來,小嵐顧不得燙,立馬拿起一個餅子來,咬了一大口。榆錢餅子口感雖然有些粗糙,但是掩飾不了它的香。
小嵐也沒動筷子吃菜,而是拿起了蔥,學著盛軒的樣子,拿著蔥沾著大醬,一口榆錢餅一口大蔥蘸大醬,吃的她甚是滿足。
小嵐家有地窖,還保存了一些白菜和蘿卜,當然了蘿卜干也還剩下一些,這些都是新菜下來之前,作為家里的蔬菜吃的。
“今年咱們可得腌點芥菜疙瘩吃,我甚是想念這一口啊。”張山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