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我也愛吃。”小嵐馬上附和道。
“你們爺幾個倒是不挑食,好養活。”張氏笑著道。
家里條件好了,伙食自然是不差的,但是她們家里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還保持著之前的飲食習慣,對原來過苦日子的吃食非但不反感,還經常想吃。這讓做飯的張氏和申氏甚有成就感,反正她們做什么,家人就吃什么,從來也不挑揀,沒有比這更令掌勺的愉快的事情了。
不是它們一家子不挑,實在是張氏和申氏的廚藝太好了,不管做什么食物,都能做的美味有關系。清明節前后,淅淅瀝瀝的下了幾場雨了,小嵐家莊子的地和地里的菜也被澆得透透的了,盛家屯子又要開始忙碌起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種就要開始了。
因為家里請了長工,家里又給置辦了兩批騾子和兩架犁杖。春耕的時候,只需要盛軒過來指導一下她們如何耕種,種什么作物即可了。剩下的事情,長工就帶著家里雇的短工將活干了。
今年小嵐家種的還是豆子、黍米和小麥,這天一大早盛軒就跟著長工和短工拉著兩張犁到地里來了。因為今年家里請了長工和短工,張氏、申氏只需要帶著小婷、小燕和小嵐在家做飯就可以了,地里的事情就可以甩手交給長工干了。
不過因為掛念著地里的事情,張氏、小婷和小嵐還是打算到地里去看看。
等到小嵐趕到的時候,地里的長工已經開始種麥子了。小嵐走到地里,拿起瓢舀了一瓢麥種,跟在犁杖后邊撒種子。犁杖是由騾馬拉著的,犁的飛快,長工和短工分工明確,麥子種的很是利落。
張氏和小婷也沒閑著,也下地幫忙干活。
因為現在家里有足夠的勞動力了,盛軒怕娘三個累著,就不打算讓她們下地干活了。
“我們就幫著干一會,就是過來體驗一下的,一會我們就回家去了。”張氏笑著道。
這塊地是之前買的,并不在莊子上,因此周邊都是村里種地的忍,看到小嵐家種麥子,很多人都來跟盛軒打聽說話。
干了好半晌了,牲口也是要喝口水,歇口氣的,盛軒招呼著長工和短工停下來歇一歇,而他則走到地頭,跟過來看光景的人聊天。
“老三,你這地里種的是麥子吧?”一個老漢是個老莊稼把式了,自然認得麥子,“種麥子,這個好啊,我去過南邊,那個地方就是種麥子得,和咱這個地方得氣候差不離,咱這里,說不定真能也可以種麥子。”
“老三啊,咱們祖祖輩輩都沒人種過麥子,要是你真得能種得起來,那可是咱們這片得頭一份了,你這中麥子得想法,是怎么尋思起來的啊?”
“還不是我家閨女想的嘛,這孩子不是去了趟泉水鎮和興元府嘛,這一路下來,可是走過了不少地方哩,回來便說要種麥子了。”盛軒老實的答道。
“好好好啊,老三啊,你真是生了個了不得的閨女啊,”老漢豎起大拇指夸贊道,“要是這麥子能長的起來,你可得給我家留些麥種啊,我明年也種。”
“就是老三,你老閨女說能種,這事估摸著就能成啊,別看小閨女年紀小,可是眼界和見識可比咱們強多了的。”
對于眾人夸贊自家閨女,盛軒也頗感到自豪,“等今年秋天收了麥子之后,看看收成怎么樣吧,要是收成好了,那咱們這里的土地,就都能種。”
“老三啊,你這人敞亮,心眼也是好的,你這是給咱大家伙趟道呢。”
因為幾個人聚成一堆,就有別的人看見了,也跟著過來打聽。
這個年代莊戶人家一般也都沒讀過書,甚至識字的都很少。因此他們的思想也是比較封閉的,地里種什么莊稼也只是隨著上一輩一樣,祖祖輩輩傳下來,種什么作物,他們就跟著種什么作物,從來都沒想著改變過。現在盛軒開了頭,這次種了當地從來沒種過的麥子,大家因此都很是好奇,要是這麥子真的能種成了,估計效仿的人也會很多。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