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沈教練,有什么問題嗎?”莊韜最不耐煩沈國營這點,這人可能是國外待久養成的習慣,做事愛談數據,要細致,各種細節都要窮究理由。
“你來看,按說這個骨骼發育程度,應該不太可能再長高了。但從你們提供給我的資料來看,蘇祖同學這五六個月的時間里長了差不多6厘米。”沈國營指著手里的X照片給莊韜看,眼中有幾分疑惑。
莊韜瞇著眼看了看,眉頭也不經意地挑了下,做教練的多少都會看點骨齡和骨骺線之類的發育程度,因為這關系到選手的身體成長情況。被沈國營這么一提起,莊韜還真覺得有點奇怪。
因為他自己和蘇祖算得上長期在一起相處,平常并沒有特別注意到身高的變化,而且一個一米九的大個子眼里,一米七幾的長幾公分還真是不太起眼。
看了幾眼X光片,有走到蘇祖面前以自己的身高為參照,還真是發現有了不小的變化。
“是長了不少。”
“骨骺線閉合一般是不太容易再生長,不過,有些可能是假性閉合,平常可能也看不怎么出來,容易誤解。”沈國營自己給出了一個解釋。
但事實上,蘇祖聽到這里完全明白,可能是發育得早,他的身高在前世的時候也一米七多一點,從初二以后基本就沒有再怎么長個子。
而這一世由于系統屬性強化的緣故,硬生生的拉扯著他需要一個更高更壯的身體去匹配提升的屬性。這也是他食量大大超過一般人的原因之一。
“短跑和身高關系的程度沒那么高吧?”莊韜比較了一下蘇祖的身高,轉頭回來向沈國營問道。
在短跑運動中,身高是其中的參考因素之一,跑步快慢看的是步頻和步幅,身高高代表著相對來說腿會比低身高的人長,那么步幅也就大了很多。可是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頻率普遍低。
這個時候黑色閃電還未叱咤風云,統治短跑賽場的是莫里斯格林,身高一般但強壯得不像話的選手。
沈國營顯然對此有細致的研究,沉吟了一陣道:“之前有做過一次國際田聯的運動員身高分析,頂尖的短跑選手身高范圍多數都在1米80到1米90之間,國際優秀短跑運動員的平均身高是1米85,這個區間選材是最符合人體工程學和運動學。亞洲運動員普遍優勢在于重心低步頻快,但天然短板在步幅小,身高不足、腿短、步幅小的劣勢難以克服。”
“當然其中也有些例外的,悉尼奧運會的百米冠軍莫里斯格林身高也就1米76左右,但那不能一概而論。矮小型短跑運動員有他的優勢,但國際上也不是主流。”
“沈教練,別把再扯這些太虛的了,大概要做測試體檢都做了,現在你直接給個準話,蘇祖能不能進入省隊?”莊韜有些心急。
“嗯,抱歉,我的話題扯遠了。”沈國營略有尷尬,他自覺是學了一肚子先進經驗回國,擺數據講事實,參照的都是國際性的選手,但回到現實上,要面對的卻遠不是他想象中的場景。想要參照黑人短跑運動員去選材,在國內至少在榕海省內,遇到的困難和阻力不是一般大。
“莊教練,你原來也是運動員出身,現在做了教練,應該懂得天賦上限的這回事。如果他今天是十七八歲,能跑出這樣的成績,我二話不說就留下來。這符合黃種人的體質和成長,拔苗助長取得的短期突破,我一向是不太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