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噗的腳步聲在田徑場跑道上快速響起,一道人影快速掠過。
洛倫·西格雷夫接過身邊助理剛剛通過電子紀錄儀器,統計的蘇祖短跑數據,微微頷首。隨即朝不遠處終點線前已經停了下來的蘇祖招了招手。
“蘇,我覺得你的步幅應該在重新設計一次。”
洛倫·西格雷夫指著手中的一個數據表格,開口和蘇祖說道。
“你的腿比一般亞洲人要長,和同樣身高的黑人運動員差不多,我發現你在100米后半程完全可以依靠大的步幅再把你的速度往上提升。”
蘇祖湊到洛倫·西格雷夫身邊,瞄了眼他手中的記錄表格,其中有不少是專業的術語,以他的英語水平對話沒有太大問題,但看一些專業性的報告還是力有未逮。
不過表格之中的幾項,倒是寫得比較清晰,都是起跑反應時間,加速跑階段,途中跑階段,以及最后的沖刺跑階段的相關數據。
“西格雷夫先生,你已經有優化方案了么?”
蘇祖開口問道,短跑技術和短跑運動員的水平息息相關,進入IMG學院兩周多的時間,他除了訓練外,一方面也是在不斷雕琢自己的短跑技術。
這種改變都是很細微的,有時候只是一個擺臂的角度的大小,在姿勢固定下來以后,都能夠使得跑動變得更加輕盈。
“蘇,首先你得理解步幅的意義。步幅是由你邁步時的爆發力或接觸地面的時間所支配的,步幅受到你支撐腿與地面的夾角長生的力的影響。”洛倫·西格雷夫指了指蘇祖的大腿,做了一個跑動的姿勢,“當你擺動腳落地時,會產生阻力減緩你的速度,但當你加大跨步幅度實際上縮減了步幅。提高步幅最好方法不是改變技術,也不是施加給地面更大的力。當以較大爆發力施加于地面,即提高步頻時,步幅自然而然增長了。”
蘇祖點點頭,最近接受了不少洛倫·西格雷夫的運動理念,這是有著整個學院研究的支撐,在運動體育學和人體工程學上都有著很多獨到的見解。
簡單的說提高步幅,并非單單就是大跨步,或者類似于三級跳的用力蹬腿來實現,因為在使用這兩種方式時,身體同樣在做功,會產生一定的阻力,抵消了步幅增長帶來的優勢。步幅的提高依舊是要以爆發力和地面接觸瞬間來改善,同時也是進一步優化了步頻。
“還有一個,蘇,你的重心保持,這點很重要!”洛倫·西格雷夫以一種強調的語氣說道,“你加速階段重心保持得可以更好一些,要注意傾斜。傾斜便于加速,傾斜越大,加速越快,一旦達到最高速度不要忽視傾斜的作用。”
洛倫·西格雷夫一邊說著,還一邊指導著蘇祖演示動作。
在短跑項目,運動員起跑加速時都是重心超前傾斜的,運動員每一次成功蹬地,都會增加速度,直到運動員的最高速。隨著速度的增加,加速度下降,運動員在跑道上會慢慢地減少了身體的傾斜,達到最高速時,整個身體的姿勢是垂直的。
李志忠在短跑項目上,比較優勢的是力量訓練,而在具體針對短跑技術的優化,是稍微顯得有些粗糙的。后面蘇祖的短跑技術改進,一定程度上來自于接力訓練時袁郭華的指導。
不過蘇祖對于洛倫·西格雷夫的技術改進,也并非偏聽偏信,完全按照對方的套路來。而是根據自己身體的體會,吸收優點,切身去體會和改善。這些技術改進并非一時片刻的,而是需要反反復復一趟又一趟的跑動練習,鞏固了身體記憶才可能實現。
說完前面的這些,在跑動技術上,兩人又討論了一會擺臂的要領,諸如擺臂時手指是伸展開還是自然的屈伸,以及最后沖刺階段,接近終點線感到身體疲勞會產生的邁大步的情況。
“對了,蘇,李和張他們兩以及離開學院了嗎?”洛倫·西格雷夫在討論結束后開始問道。
“是的,我的兩位教練需要去一趟德克薩斯州的貝勒大學,之后可能我們還有一批隊員會在那里訓練。”
“為什么,他們可以來IMG?”洛倫·西格雷夫出現了一個老美疑惑時典型的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