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祖在干嘛呢?”
“不知道。”
“好像在調整跑動的技術吧。”
海根訓練基地跑道上,一個上午的時間,章裴孟、蘇丙天,文勇易幾人就看到蘇祖一直在跑道上晃來晃去。不時俯身起跑,然后又調整了一下,然后又俯身起跑。
其中有一段時間李志忠和袁郭華兩人都出現在賽場邊上,小聲討論著什么,又和蘇祖一直在聊著。
偶爾還有一個拿著DV機的年輕人在跑道旁一直在攝錄蘇祖的動作。
因為訓練進度的原因,平常除了熱身之外,蘇祖的很多常規訓練大家雖然在一塊,但進度以及訓練的項目都有所差別。
“張哥,蘇祖這是在干嘛呢?”
章裴孟湊到了張平秋身邊低聲問道,幾人里面他來國家隊最早,和張平秋也算熟悉。
“蘇祖昨天和李指導討論了一下,在想著優化一下跑動的技術。”
張平秋看了眼,開口和幾人解釋道。作為助理教練,他對于內情倒是比較了解。去年冬訓蘇祖其實就有提出過這方面的想法,但是當時剛剛到了海根訓練基地進行亞高原訓練,側重點有所不同,所以這項暫時擱置了。而今年的冬訓,明顯蘇祖想要做一些改變。
“蘇祖還要優化技術?”
章裴孟和文勇易兩人聽得有些發愣,一旁的蘇丙天也是一臉茫然。在他們看來,蘇祖現在已經是當前男子百米世界紀錄的保持者,全世界最頂尖的短跑運動員,注定要載入田徑歷史的人物,技術已經是堪稱完美的,哪里還需要繼續優化技術?
但此刻,事實就擺在幾人眼前,由不得人不奇怪。
張平秋看著幾人的神色,接著說道:“運動員要學會思考,達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光靠教練可能已經給不出太多的建議,這個時候大家都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一些細節的優化。
你們現在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就是只能按照教練給出的訓練計劃和建議來進行訓練。但這樣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身體畢竟是你們自己的,很多時候訓練的強度上來了,可能超出了身體的負荷或者鍛煉的效果不佳。比如說章裴孟你,你對于力量訓練,尤其是上了重量以后,在這方面經常會顯得很吃力。這并非說你不行,而是個人的特質不同。其實減輕重量,增加組數也會有很好的效果。或者改變一種訓練的形態,比如坐蹲你承受不了,可以換另外一種方式來強化肌肉與核心力量。這些細節上的調整,運動員自身的主動挖掘調整,有時候比教練來指導效果還要顯著。”
“訓練就是一個挖掘人體潛能和極限的過程,一點一滴的最細微改變,累積起來,到了最后就會量變形成質變。
李指導和蘇祖的訓練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李指導會給蘇祖設計很多各種各樣的訓練方式,但這些訓練方式的強度和效果,大多數是蘇祖自己掌握。在保證自己不受傷病的前提下,盡可能得到提升。”
一番話說完,其中文勇易倒并不以為意,他年齡大一些,和張平秋也沒差上幾歲,對于這種說教聽得有些厭煩了。
章裴孟眉頭輕蹙,結合著自己的所見所聞,倒是有些想法。而新來的蘇丙天眼睛卻是亮閃閃的,顯然這些理念都是第一次聽說。
張平秋也不再多說,他這幾年跟隨著余立偉和李志忠執教,漸漸的也形成了自己執教和觀察運動員的風格。
運動員想要有成就天賦自然是第一位的,然后就是訓練態度,也就是努力。而除了這些意外,最頂級的運動員應該還要有一點,那就是對于勝利,對于榮譽,超越自我的強烈追求。
能夠主動的不斷思考這自己的訓練方式,改善自己的運動技術和技巧。
這一點上,放在男子100米這種天賦大于努力的項目還不算明顯,但是對于很多技巧和天賦結合的項目,這種始終不斷優化,改進自己技術的運動員,必然將走得更遠。
此時,蘇祖站在跑道上,跑完了一趟之后,就蹙著眉頭,思索著方才這一趟跑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