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尼奧14號,就是加爾文面前這座巨大裝置的名字。
它源自某個不可言明的前黑暗時代遺留的科技裝備。是火星方面應星炬庭之邀請,針對那個不可言說的裝備,和它在大遠征時代被發現的黑色原型機的逆向分解工程的產物之一。
最初目的是“那件裝置”因長期使用而需要維護,泰拉與火星方面的現有技術不足以完成這項工作。于是小規模的逆向工程就是火星方面提出的可行性方案之一。
顧名思義,這座意譯為太陽之子的設備在計劃中總計建造完工14座,但前13座在建造完成以后表現出的穩定性都非常失敗,唯有14號因為施工期間一些不能倒查的偶然因素,導致與它的諸多前身不同,即使在全功率運轉下依舊能夠保證相當可靠的穩定性。
但建造這種裝置的成本過于高昂,尤其在37千年第37千年以后,高領主議會與阿斯塔特戰團之間的權利博弈日益激烈,深淵遠征以及塔尼姆遠征就是這些權利博弈在帝國疆域中的政治體現;而恐懼之眼內的黑色戰帥阿巴頓,又不甘寂寞的帶領混沌軍團向帝國發起第七、八兩次黑暗遠征。
內憂外患交加之下,日益衰退的國力最終讓內政部于38千年初期,下定決心拒絕對這項看不見盡頭的工程繼續投資。
于是這項工程的最后產物之一的塞爾尼奧14號,在完全沒有回收成本的可能性之后,由于其特殊功能導致的某些政治敏感性,在星炬庭、內政部、星語庭幾個職能部門間被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顛沛流離。
最終,于3838千年中期,它在星語庭下屬靈能經院亦稱學院中安頓下來,作為某些有特殊需求的學員的儀式輔助設備而存在。
但鑒于它的敏感性,甚少有人或者說在加爾文之前并未有人申請這座設備的使用權限。
而艾丹的身份過于機密,以至于對于他的來歷,學院方面除了知道他是某個與審判庭關系密切的戰團導師以外一無所知,對他的尊重也僅僅源于審判庭的存在。所以當艾丹向學院方面申請相關功能的設備權限時,管理人員也只是照章辦事,竟無一人向艾丹解釋其中典故。
風云際會也好,陰差陽錯也罷。無論如何,雙方的認知盲區就這樣湊在了一起。讓加爾文這個史無前例的奇葩,就這樣莫名其妙、一路暢通無阻地站在了這座某種意義上代表了帝國權力中心的某個縮影的面前。
空曠的大廳中,只有艾丹與加爾文兩人以及零散幾個沒有人格意識的機械奴工。而看著眼前這座除了一些禮儀性質的雕文與靜止力場和維生設備以外,其他一應設備五臟俱全的龐大裝置。加爾文一時也沒了頭緒。
“坐上去。”艾丹簡單地找到了最可能的使用辦法。
“你確定”加爾文雖然從見聞角度講就是一個來自農業世界的土包子,但軍人的敏感性不可能讓他認不出這座設備本身可能具有的某些儀軌性質。
“難不成我坐上去”艾丹翻了個白眼。
“好吧。”別無他法的加爾文遵從艾丹的建議向這座巨大的椅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