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他們低調但頻繁的外出需求相適配的,就是他們從小到大,對應著帝國海軍各個級別的戰艦。
反正帝國戰艦的建造技術本來就在他們的手中海軍有的他們都有,海軍沒有的,他們也有就是了。
而在這些以技術見長、以生產力作為武器,一言不合轉身就爆兵的技術宅眼里,再沒有比機械方舟這種移動的星際工廠更適合作為他們出行的母艦了。
是的,機械方舟。顧名思義,它首先是一艘搭載著機械神教的賢者們絕大多數的技術生產能力的大型工廠,承載著理論上可以單獨建立一個世界體系能力與希望的方舟。而后,才是它作為戰艦的功能。
這種大型艦船沒有統一的規格,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它們按照各自建造世界背景的不同,大小不一。
從那艘著名的“希望號”一塊大陸板塊的遮天巨物,到加爾文眼前的這個30公里長短的“袖珍型方舟”,都在機械方舟這個詞匯的解釋范疇之內。
可有一樣,再小的方舟也是方舟。
它上面搭載的工業體系最低也是有著復數以上的品類和完整的體系從礦石加工到冶煉、鑄造;從能源采集到提煉、回收。
完整的自我內循環,并在必要情況下成為一個臨時的戰爭引擎;在資源充足的條件下,最少供應一個星系所需的中長期戰爭物資,是一座機械方舟的最低標準,也是加爾文面前這座太空城市的真實面目。
“它叫什么名字”加爾文在康斯坦汀的解釋下,明白了這座并非直接用作武器的巨獸的真正意義。
黑色的宇宙背景下這座機械之城上正燈火通明。
隔著冰冷黑暗的太空,加爾文無法聽到鍛爐與冶煉廠那永不休眠的錘打聲,但僅僅是從那些高聳的廢氣管道里排泄出的煙塵,就讓他欣喜地體會到這座城市中蓬勃的生命之力。
那是工業的力量,那是文明的力量。
有了它,加爾文就可以讓腳下的星球脫離蒙昧;有了它,加爾文心里的一切計劃就都成為了可能。
這是噩兆修會里神甫們當初在帝皇支持下獨立于火星之后,當做看家寶貝的最后家當。也是康斯坦汀這次返回之后,為加爾文帶來的最大的驚喜。
他有些激動地回過頭向身邊的康斯坦汀致以謝意,并再一次地向他詢問這座城市的名字。“它叫什么”
“圣克斯里托號。”康斯坦汀若有所指地回應道。
s克里斯托,寓意純潔的人,但生活中的簡稱克里斯,卻有基督教中“救世主”、“主保人”的意味。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