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兆官員在為永寧帝龍體擔心的時候,一個個旨意從紫宸殿發了出去。
第一個,便是收回了令杜太傅幼子入太子詹事府的口諭。
第二個,便是安撫跪在京兆府外的那些讀書人,崔偓手持圣旨,宣道會徹查周美人的死因、不隱惡,也不會殃及無辜。
崔偓的嘴皮子實在了得,明明只是簡單的圣旨,也被他說出了花兒來。
有了圣旨,再加上他的描述,原本聚集在京兆府外的讀書人一臉輕松地離開了。
至于處理姜家,那就更簡單了。
永寧帝把姜寶善、姜晅召進宮中訓斥了一番,讓他們安守本分,勿做結黨營私的事情,云云。
同時,還直接對彤史女官說姜貴妃身體不適,免了其侍寢的資格,當天還宿在了陶賢妃的嘉懿宮。
姜家兩個人出宮之后,做的事情就更為簡單粗暴了。
姜晅一改先前往薛家送錢的做法,直接對薛家名下的商鋪、錢莊下手,大有不把先前送出去的銀兩要回來就誓不罷休的架勢。
還有姜家的遠房親戚,以極低的價格拋售了一批麻布素服
一時間,京兆大大小小的商人便都嗅到了風氣,紛紛急著將先前囤積的麻布素服以低價出售。
這樣一來,倒讓京兆的窮苦百姓大大受益,此乃后話不說。
當紫宸殿幾個旨意出來之后,朝官們便都敏銳地察覺到先前或許是他們想多了。
尤其是在太醫令范芝壽連續去逛了兩天春風樓,還大張旗鼓地為不知道第幾個庶孫辦了滿月宴之后,朝官們便終于確認皇上身體無恙了。
若是皇上身體真的有什么,太醫署的官員們定必愁云密布,首當其沖的,必定就是太醫令。
范芝壽還有這樣的興致,那就說明皇上的身體完全沒有問題。
先前那些,都是謠言
有人故意散布這樣的謠言,意在動搖人心、從而令朝廷不穩
緊接著,鎮北都護府傳來千里急報,道是斥候在邊境捉到了幾個北夷的暗探,還截獲了一封密信。
密信其上,有「京兆已動蕩,人心不穩,可伺機而動」等話語,雖然并無具體所指,但只要聯想到京兆的動靜,便能猜到說的是什么。
京兆近日的異動,始作俑者,便是北夷人
幸好,朝廷反應迅速,及時平息了這些危機,不然還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情。
兵部的急信傳到東宮的時候,太子鄭征快要氣笑了。
「北夷所為呵,誰不知道,北疆陶家的姑娘,就在長定的隊伍中」
這封所謂的密信,必定是北疆陶家偽造的,不然,不會來得如此及時。
這是,為這則謠言找到了一個最好的替死鬼
若是北夷有這么大的本事在京兆制造那么大的混亂,又怎么會在邊境被抓住
還留有密信,這是明晃晃給國朝遞上把柄
北夷人雖然一直以蠻力見長,很少用腦子,但也不至于那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