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江濤接到的命令便是搶東西,搶到的東西有一半歸他。
而做為主將,當然不可能真的把這些東西全部拉到自己家里,至少要拿出一大半分給把那些宮人的衣裳都給剝下來,都是綾羅綢緞,能賣不少銀子呢。
若不是荊王爺早有防備,把皇宮里的珍寶分成三路運走,恐怕損失得會更多。
一個月后,永和帝逃至福州,福州總督常新和總兵李逢時都是荊王爺一系的親信。
永和帝終于松了口氣,從此福州便是他的都城。
永和帝到達福州,王朝得以延續,但是世人將這個王朝稱為后周。
雖然美其名曰遷都,但是此次遷都實為逃亡。
當年遷都金陵時聲勢浩大,幾乎所有的朝廷官員全都南遷,就連很多略有家資的百姓和讀書人也跟隨皇帝一起南下。
而此次逃亡,卻只有為數不多的官員追隨,就連荊王爺一系的官員也有幾個臨陣退縮,連招呼都沒打就帶著家眷逃出金陵不知去向。
因此,第一次大朝會,殿中只有區區幾十人,這與當年在京城時大殿里站不下,就連大殿外面都是人擠人的盛況無法相比。
但是無論荊王爺,還是永和帝,全都很知足,畢竟,到了現在這個時候,還有人忠心耿耿一路追隨已經很難得了。
只是很可惜,荊王爺沒能將祖母孟老太君帶到福州。
逃亡的前一晚,荊王爺終于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國公府,當然,那時已經是王府了,可惜時間倉促來不及換牌子。
回到府里,他才知道,夫人和三兒一女全都不告而別,除了孟老太君身邊的十幾個婆子和丫鬟,其他下人也都不知去向,就連世子和世子夫人身邊,也只有兩個下人。
孟老太君已經病得不認識他了,這種情況自是不能長途跋涉,世子生平第一次反抗父親,攔在孟老太君床榻前,不讓父親將曾祖母帶走。
他們夫妻愿意留在金陵,侍奉曾祖母。
荊王爺大發雷霆,痛斥國公夫人和那幾個不孝兒女,連同世子一起罵了,可是他也真的做不出把孟老太君扔下不管的事,長子愿意留下送死,那就隨他去吧,好在他還有周坤。
在福州安定下來之后,永和帝說服荊王爺,派人打聽世子消息,荊王爺很是感動,周坤寬容謙和,善解人意,雖然不是自己親生的,可是遠比自己那幾個不孝子更懂事。
他派人到金陵打聽消息,可惜派出去的人一去不返,時間久了,荊王爺也就把這件事拋到腦后了,至于孟老太君如何,世子如何,他都不管了。
八月初一,后周軍全線撤退至閩地。
九月初九,又是一年重陽日,何苒由揚州入金陵,只是這一次她沒有帶上小昭王周堅。
金陵雖是六朝古都,但何苒沒打算把都城建在這里,她還是更喜歡北方的天氣。
何苒進城的那天,金陵城萬人空巷,沿街的酒樓茶樓臨窗的位子更是早就被高價訂下,百姓們紛紛走上街頭,都想看一看那位傳說中的何大當家。
金陵的驚鴻樓早在幾年前便被化為一炬,還留下十二君子的美談。
如今就在驚鴻樓原址的空地上,高高豎起一塊巨大的牌匾,上寫“金陵驚鴻樓恭迎大當家”。
驚鴻樓被燒了,但是驚鴻樓的人還在,這幾年來,他們一直都在金陵,從未離去,而這些年里,從閔熳失蹤,到齊王的丑事,每一個街知巷聞的消息,都有他們的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