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鐘意卻知道了,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何淑婷身邊有他的人。
“是恒山那些女殺手中的一個?”
“是,武驥曾派給何淑婷兩個厲害的人手,驚鴻樓事件之后,武驥覺得何淑婷就是被這兩個人慫恿,才會闖下大禍,所以他把這兩人收了回來,給何淑婷另選了幾位武婢,武驥最信任的就是榆林的世家,這幾位武婢出自榆林的張家和劉家,張家教養武婢的師傅是晉陽人,她的兩個兒子都在晉陽。”
何苒明白了:“你用他的兒子威脅他,把送到西安的武婢換成了殺手?”
鐘意沒有說話,默認了這件事。
對于晉王培養出的這些殺手,何苒曾經想過要收為己用,但是最終她還是交給了鐘意。
畢竟她這副身體的原主也是這些殺手中的一員,何苒本能的不想和她們直接接觸。
管理這些女殺手,沒有比鐘意更合適的人選了。
在對待胡虜這方面,何苒是信任武驥的。
武驥打從娘胎里就在抵卸韃子了,武氏一族長居榆林,他們一直在守衛邊境,他不會做出與韃子合作,出賣祖宗的事。
所以,何淑婷與滿太后使者見面的事,武驥肯定不知道,否則就不是現在的局面了。
何苒又一次猜對了,這件事武驥確實不知道。
且,即使現在有人告訴他,何淑婷私底下見過韃虜使者,他也決不會相信。
事實上,韃虜派往西安、隴南和隴西的三位使者,只有來隴西的那位鎩羽而歸。
孟誠甚至要殺他,那使者連夜逃離,才沒有死在孟誠刀下。
孟誠此人雖然荒淫好色,但他和武驥一樣,從記事起就在跟著父兄打韃子,在他眼里,非我族類全都該死,他以虐殺韃子為樂。
那使者來到隴西時,孟誠不但掌了軍權,還睡了嫂子,正是意氣風發之時,這么高興,就該殺幾個韃子來祭旗。
所以,使者嚇跑了。
而在西安,使者成功見到了何淑婷,雙方的會面和平友好。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隴南,只是那使者到的比較晚,沒辦法,這一路上都在打仗,耽擱了時間。
他到的時候,孟誠的死訊剛剛傳到隴南。
而滿太后在寫給蕭文遠的那封信中,真誠地給小皇帝提親,她不是神仙,自是不知道孟誠會死,因此,她替小皇帝求娶的是蕭文遠的二女兒。
蕭文遠的二女兒,時年十二歲。
雖然,十二歲的王后,五歲的皇帝,這樣的組合對于后戚來說,至少現在是有優勢的。
然而蕭文遠在權衡利弊之后,覺得十二歲的二女兒難堪大用,剛巧孟誠的死訊傳來,蕭文遠便修書一封,同意了這門親事,但是要把二女兒換成他的嫡長女。
且,大婚要趁早。
滿太后看到這封信后很高興,當即便同意了這門親事。
十八歲的蕭大姑娘成為韃虜王后,協助滿太后執掌朝政。
十月初十,蕭文遠在韃虜的支持下,自立為王,他覺得隴南王這個稱號太過局限,便以蕭為國號,史稱西蕭王。
一個月后,被困在乾州的武驥終于沒能等來援兵,他苦守了三個月,天氣越來越冷,城中無論官兵還是百姓,全都無米無柴,眼看就要餓死凍死在這個寒冷的冬天。
百姓們憤怒了,他們被困得太久了,家里能吃的全都吃了,樹葉早就吃光了,就連樹根也被挖出來裹腹,接下來就要易子而食了。
而長安王卻還在硬抗,不知從哪里傳來的消息,苒軍進城不殺百姓,也不搶掠,而且還會施粥施藥,幫助百姓們渡過難關。
有一個小女娃,帶著自己的妹妹跑到城門口,她說家里的三個弟弟要餓死了,爹爹要把她和妹妹殺了,燉給弟弟們吃,她求守城門的兵士放她們姐妹出城,她們擔心爹爹會追來殺死她們。
或許是小女娃的哭聲太過凄慘,一名士兵心軟了,他轉身便向城門跑去,他也要出城,他要帶著這兩個小女娃一起出城。
留在城里只有死路一條,出了城卻有可能當俘虜,現在打仗,到處都缺人,俘虜是能受到優待的,至少要比留在這里好和多。
忽然,一支箭凌空而來,射入那名士兵的后心,再接著,又是兩箭,小女娃和她的妹妹應聲倒地。
射箭的是武驥身邊的侍衛。
武驥大怒:“你在做什么?誰讓你社死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