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故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在天下諸侯皆為列侯、臣子的時候,他的明公劉璋猝然登上王爵的位置,諸侯們自是一個個都不情愿,也必然會對劉璋生出忌憚的心思來,這對劉璋的大業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張肅面色淡然,不悲不喜,他只依禮謙遜了一句:“王爵之賞太過清貴,我主實是不能擔之,我當上稟天子,勸諫一二,還望大將軍也為之說項。”
客套話是這么說的,但張肅知道,授予劉璋"蜀王"一事,肯定是出自面前這位曹大將軍的手筆,這位曹大將軍把控朝廷,恩威自出,實是方便的緊。
"有定力。"見到張肅沒有失色,列席的郭嘉于心底贊了一聲,逢著平常使者,聽到王爵的的恩賞,說不得就面露喜色,再謙言一二,而張肅卻是無有風波的謙遜了一句,可見張肅是窺破了"蜀王"的陷阱。
有如此的臣子,那位大司馬劉季玉想必也會推辭朝廷授予的"蜀王"一職,不使自身成為天下諸侯的眾矢之的。
只可惜,郭嘉眉眼一彎,露出狡黠的笑意,他所出的這條"捧殺"的計策,不管大司馬劉季玉接不接受,都將引來宇內群雄的忌憚,而且說不得,天子那里也會擔憂起他這位行事仿佛高皇帝的同宗。
天使一出,攜帶王爵之賞往關中一去,他的這條計策就成了。
此陽謀也。
“大司馬功蓋寰宇,為國討賊,王爵之賞,理當受賜。”曹操對張肅所言,讓他勸諫天子的話置若罔聞,他只是咬死了"王爵"的賞賜。
處于天下之中,四境之內皆是敵手的曹操,處境不可謂不難,北有鷹揚河朔的袁紹,南有虎踞江漢的劉表,西有騰云起霧、有似真龍的劉璋,東有路中悍鬼袁公路,以及反復無常的呂布。
曹操雖是把控朝廷,掌有天子,據有天下大義,但要想爭雄宇內,就不得不盡量使自己不落入兩面受敵的困境,他才好騰挪轉移、有所喘息,而今四面皆敵的情況下,他就需要有一個能為他吸引火力的諸侯。
此時此刻,抵定關中的劉璋實是一個不錯的靶子,用以吸引宇內群雄目光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尤其是如今實力最為強大的諸侯——河北袁紹。
曹操知道,袁紹有不臣之心久矣,他昔日同袁紹一同起兵反董,談到事情不輯,當如何應對的時候,袁紹言:"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這是漢光武帝劉秀爭雄天下的路子,先據有河北、河東之地,由北向南掃清群雄,一舉奪得天下。
即是如此,如今有一位仿效高皇帝劉邦的路子,自漢中而出,席卷關中的劉璋跳了出來,事情就變的有趣了起來。
"一有高皇帝劉邦的身影,一循漢光武劉秀的腳步,雙雄相爭,當有漁翁得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