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甘寧冒雨出營,用木盒裝著左賢王劉豹的首級,同匈奴單于呼廚泉在營門前達成了一樁交易,換回了蔡邕之女蔡琰。
“多謝將軍,妾身感恩莫名,當銜草以報。”蔡琰吐字清晰,言辭文雅,煥發著大家閨秀才有的氣質。
“無需多謝。”甘寧擺了擺手道:“況且做主此事的人,乃是我家明公,要謝,當往長安一去,致謝我家明公才是。”
甘寧推脫了蔡琰的感恩,將功勞安在了劉璋的身上,他和蔡琰沒有過多的交談,只讓蔡琰在營中住了一夜,就遣人將蔡琰送往了河東,由河東前往關中長安。
而后,甘寧每日除了處理營中一二瑣屑的小事,就時時打量天色,盼著云收雨停,他好同袁軍痛痛快快的戰上一場。
可惜天不遂人愿,雨水聯綿不絕,導致雨勢雖小,可積攢起來,卻是將蜀軍營寨中的不少低洼處給淹沒了。
“下下下,都快入冬了,還下你娘的雨,該下雪了。”甘寧一邊忙著安排人手挖掘壕溝,用來排水之用,一邊時不時的罵上幾句賊老天。
張任面色淡然,他性子一向沉穩安平,不似甘寧一般火爆,面對止戰的秋雨,他只心平氣和的等著云開雨霽、艷陽當空的那一天。
當時間進入建安四年十月,節氣正式入冬后,煩人的秋雨終是停歇了,今日份出現了一個難得的好天氣,雨水收止,明媚的日頭當空而照。
甘寧踩在尚還濕潤的土地上,一臉的開懷,秋雨的停歇,讓他的心情很是不錯,這意味著再等上三五日,待泥土稍稍干燥,就可以和袁軍痛痛快快的廝殺了。
然而甘寧的開懷只是一日而已,雨停的第二天,朔風漸起,鉛云密布,白晝時分的天地竟是如夜間一樣昏暗了起來。
不多時,在甘寧祈禱好天氣的心聲下,一場鵝毛大雪不期而至,自晨間斷斷續續的下到了黃昏時分,積雪已是能沒過人的腳踝。
“這吉貝制成的冬衣,確乎御寒效果不錯,比起裘衣都是不遑多讓。”賈詡沒有因為壞天氣沾染上壞心情,他穿著吉貝襖子,身軀略顯臃腫,面帶笑意的朝著甘寧稱贊道。
前面在甘寧和賈詡的請求下,自長安運來了吉貝襖子,用以軍士御寒之用,眼下風雪驟下,賈詡自是不曾耽擱一二,將吉貝襖子早早的發了下去,他也穿上了一套,感受起了吉貝的舒適和保暖。
“嗯,吉貝保暖御寒,不枉張裔大老遠的往交州一趟。”甘寧敷衍了一聲,他雙目失神,呆呆的望著飛揚的風雪。
先是秋雨,繼之以風雪,這些消息為長安所知后,從長安傳來了退兵的軍令,甘寧有些不太甘心,但他還是聽從的軍令,開始準備撤軍的事宜。
賈詡對撤軍的號令自謂是意料之中,雨水、風雪,要打仗,也是打不起來的,干干脆脆的退兵才是最上乘的做法。
不過退兵也有退兵的流程,不能一次性就萬余大軍往后撤離,而是一批次一批次的退走,同時還需設下一二手段,防止敵軍尾隨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