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多禮。”劉表發著慵懶松弛的語調,揮了揮手示意眾人勿要起身,入座為安。
劉表當仁不讓的坐到首席的位置上,他開口首先垂詢起了江東的近況:“孫策當下可有什么舉動”
別駕劉先領銜應道:“稟使君,從安插在江東的間細遞來的消息看,江東之地正在修繕戰具、打造軍械,同時大批糧草運到了柴桑,十有八九后面孫策又要進犯江夏。”
“嘶。”劉表聞言,頓覺有些頭疼,他伸出手撐住額頭,憤然了一句:“果是虎子,暴虐成性,竟是連年興兵犯我江夏,只可恨我荊州無有韓白衛霍之將,不然如何由得孫策放肆。”
按照常理來說,這個時候,作為將領的蔡瑁、張允就該站出來表表忠心和勇氣,以韓白衛霍自詡,請命前往江夏同孫策較量一番,然而二人卻只是沉默。
無他,蓋因孫策驍勇、周瑜多謀,江東水軍更是善戰。蔡瑁和張允自知不是孫策的敵手,于是埋頭縮腦,不如說些什么將校揮灑意氣的話來。
見到蔡瑁和張允沉默,劉表循著前面的話發出一聲嘆息,今時今日的荊州,統兵的大將中,蔡瑁不過中人之才,黃祖年紀大了老邁了,都不是孫策的敵手。
而黃祖之所以能在不及孫策的情況下守住江夏,全托了黃忠和劉磐這兩員驍將,如果沒有黃忠和劉磐二人,黃祖斷然難以守住江夏,如今的局勢,荊州是守御有余,破敵不足。
“吾意黃祖老邁,不足以鎮御江夏,且遣派琦兒往江夏監軍,一來熟悉熟悉軍事,二來激勵士氣,勃發戰心……琦兒,你怎么想,諸卿意下又如何”劉表掃了一眼身旁安坐的劉琦,說出了他的想法,同時遍詢在場眾人的意見。
劉琦首先回應道:“父親有命,做兒子自當從之,且江東為我荊州之憂,孩兒身為長子,年歲最大,理應為父親解憂排難,此外天下紛亂,正是講武的時候,過去孩兒一向想找到機會學習到一二武事,今次得到父親的任命,卻是正合孩兒的心意。”
劉表露出欣慰的神色,他對劉琦的回答很是滿意,如此一來,他反倒有些不太舍得這般孝順乖巧的兒子前往江夏了,畢竟劉琦過去的時候沒有經手過武事,一向是醉心于經學典籍當中,文采有余,武略不足。
見到劉表遲疑,沒有立即應下劉琦的話,附和道:“使君所命,是再合適不過了,若得長公子前往江夏,有公子守御國門,士卒必然為之奮發,士氣定然因而猛漲,到時候說不得能擊破孫策,還江夏一個安寧。”
言罷,蔡瑁眉色挑動,向張允遞去暗示,張允先是愣了一下,而后會意,他出席道:“長公子素有賢名,且博覽兵書,只是不得實踐發揮的機會,若是能往江夏歷練一二,不日我荊州將得一名將也。”
蒯越掃了一眼一唱一和的蔡瑁和張允,他大抵猜出了蔡瑁和張允的心思,只是他無意去揭穿二人,也無意同蔡瑁和張允作對,于是他只閉口不言。
上首的劉表,在蔡瑁和張允的唱和下,有些意動了起來。</p>